返回第三百九十二章 继续前进(第2/3页)  帝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淡化厂,确保能够为五万军人提供饮用水,此外还得修复机场,使其能供大型运输机起降。

    这个时候,海军也不得不考虑空运了。

    战前,中国并不是很重视空运,运输机的发展也相当滞后,根本没有大型运输机,即便是双发中型运输机,也是依靠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的生产专利生产的,国内的飞机制造厂都没有研制过运输机。

    大战爆发后,中方才认识到,运输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当然,首先产生这一认识的,不是海军,也不是空军,而是陆军。主要就是,在大陆战场上,空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根本不要指望海运,而红俄亚洲地区的铁路网又不够健全,因此陆路运输也相当麻烦。在某些时候,空运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结果就是,在陆军的要求下,空军不得不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求援。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生产大型飞机的能力也非常有限,不然也不会从中国采购轰炸机了。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几家大型飞机制造厂才开始研制大型运输机。

    所幸的是,在此之前,西飞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四发重型轰炸机,在设计与制造大飞机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到一九四二年底,西飞率先完成了代号“飞行霸主”的大型运输机的设计工作。

    仅仅三个月之后,空军就下达了第一批一百六十架的订单,而当时“空中霸主”的原型机还没有制成呢。

    所幸的是,接下来的测试与制造工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一九四三年六月底,西飞按照合同规定,向空军交付了第一批二十架“空中霸主”,并且承诺在年底的时候把月产量提高到一百二十架。

    也是在这个时候,海军认识到了大型运输机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红俄战败,极大的缓解了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压力,也使得陆军对大型运输机的需求不再那么紧迫。

    结果就是,从第二批开始,“空中霸主”就全部交付给了海军航空兵。

    到一九四三年底,海军航空兵装备的“空中霸主”已经超过了四百架,而且西飞也在十二月份兑现了承诺,把月产量提高到了一百二十架。

    做为大型运输机,“空中霸主”最突出的性能就是载重能力与航程。

    当然,这些性能指标都是空军提出来的,与海军的要求不大一样。

    比如,空军只要求“空中霸主”在满载、也就是载重十八吨的时候,能够飞行二千四百公里(这是从中国西北地区到乌拉尔河前线机场的平均距离),在载重十五吨的时候能够飞行三千公里(这是从中国西北地区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平均距离),或者是在空载的情况下飞行四千公里(这是飞越中亚地区的最短航程)。显然,这些性能数据比海军的基础要求差得多。

    要知道,从关岛到中途岛的距离超过了四千公里。

    也就是说,即便在空载的情况下,“空中霸主”也不可能从关岛直飞中途岛。

    所幸的是,这不是最大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在关岛与中途岛之间,还有已经被中国海军占领的威克岛。也就是说,如果在威克岛降落加油的话,“空中霸主”能以十八吨的最大载重量起飞。

    当然,海军必须扩大威克岛机场,特别是增加跑道长度。

    相对而言,这是一个不算太大的代价。

    只是,空运肯定无法取代海运。

    即便不考虑空运的能力,仅从成本上看,空运就是海运的一百倍,即把相同的物资运送相同的距离,空运的花费是海运的一百倍。更重要的是,空运受到的限制多得多,而且对货物的质量与尺寸要求高得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