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1 章(第1/3页)  华夏圣帝大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要多讲了。”

    眨眼之间不见了赤松子的影子。帝舜吃了一惊,竟然醒过来了。他闭目回忆,梦中的情形却历历在目。帝舜很是忧疑,推醒了睡在身旁的女英,把梦中的情形详细地告诉给她。女英道:

    “赶快休息吧!不要胡思乱想了。梦中的事情是没有根据的。不要把那个当真。”

    帝舜也觉荒唐,就不再乱想了。翻过身子又睡着了。

    帝舜刚一入睡,赤松子又来了。稽首道:“圣天子请了。”

    “去哪里?”帝舜问。

    “去了你就知道了。”赤松子道。

    帝舜便随赤松子向前走去。

    往前走了几步,转过了一道弯,但见两山之间一条宽阔大道。大道两旁翠竹苍松,道路中间停放着瑶车、玉?。瑶车旁一对童男童女,撩起车帘,脆声道:“圣天子请了。”

    帝舜不由自已,就上了瑶车。

    瑶车、玉?随那童男、玉女飘飘然腾空而起,直上九宵。

    次日清晨,女英起床梳洗。一切完毕,却不见帝舜起来。帝舜从来都是早早起床的,这一反常现象使女英大惊。近前一看,竟无动静。用手一摇,仍不见动。呼唤了几声,还无动静。接着再叫,却怎么都不能叫醒。女英抚摸帝舜的身体,已是冰凉。顿时号啕大哭起来。

    登北氏等人听到哭声,全都跑了过来。一看此景,都嚎哭起来,顿时哭声一片。

    帝舜的一生,以其至孝,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坚守孝道,敬父母、呵弟妹而美誉天下;他以其和善,“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 在原始蒙昧的部落里兴起了睦邻礼让的风尚;他“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开创了中国官吏考核制度;他以其“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人本”的倡导,推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始创了华夏民族的道德文化;他重和谐,重包容,感化三苗。“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开创了中华和谐文化之先河;他举贤任能、纳言从谏、惩治jiān佞、以德化人、敬敷五教、禅让帝位……“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帝舜升天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蒲阪。伯禹、皋陶等百官倾城而出。

    随着人们的一片哭声,天上淅淅沥沥降起了细雨。yīn云密布,天人同悲。

    伯禹等百官到了鸣条以后,轮流在帝舜灵前祭祀吊孝。

    祭拜过后,伯禹便开始安排丧事。他着伯夷在安邑以西数十里的地方(今山西运城大渠镇境内)选了风水宝地,安排为帝舜监工造陵。(《竹书纪年》:“四十九年,帝(舜)居于鸣条,五十年陟。”“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辞海?鸣条》注解:“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山西通志》:“苍梧即条山:条山有苍陵谷,苍陵之下为苍梧之野。”《涌幢小品》:“鸣条在河中府安邑,有舜墓,有纪市。鸣条去纪市才两舍。”光绪《永济县志》:“今安邑县治之西北三十里,地名曲马村,有鸣条岗舜陵在焉。”“孟子曰:舜卒与鸣条,伊训口造攻自鸣条,则是舜之卒,禹之都,桀之伐,皆自鸣条也,舜陵当在安邑”。)

    (帝舜殁于湘不成立,是因为依据荒谬:《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载,“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年)南巡衡岳,因阻风君山,迁恕湘山神二妃,故而赭树烧山。”说的是秦始皇南巡衡岳,渡洞庭湖时因刮大风,船差点覆没。一向专横的铁腕人物内心十分恼怒。他叫来侍臣问道:“此乃何地?”侍臣答:“此山名君山,湘君女神之所在,故作此患。”秦始皇听罢大怒:“天下皆为朕所有,一国岂有二君乎?此有君之理?”百官劝他去山上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