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一章 潜江(第2/3页)  1908之钢铁雄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事的进度。而那些在阵地上光着膀子埋头苦干的北洋士兵,在看到了冯国璋一行后也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双腿一并敬礼道。

    “大人…”

    “冯大人…”

    “将军…”

    看着手下这些健壮的小伙子,冯国璋也笑着点了点头。

    等到一行人走到一处战壕的时候,随行的人似乎看出冯国璋想下,于是杨善德和李纯等人纷纷跳进战壕,然后做出要接冯国璋下来的姿态。不过已经50多岁的冯国璋却是摆了摆手,然后自已一个人蹦进了2米深的战壕里。

    “怎么样?我还没老吧?”

    跳进战壕后,冯国璋豪爽的对周围那些将校军官笑着道。

    不过看到冯国璋这么做,一向清楚老上司老当益壮的王占元等人到是没怎么吃惊。

    注意到几个部下都没有吃惊后,冯国璋撇了下嘴,用手摸了摸身旁2米深的战壕。

    会将战壕挖到2米深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此时除非是条件不允许(地质问题),否则的话战壕普遍都是2米多的深度(分很多种,也有不到2米深的胸墙什么的)。像巴东那种情况,纯粹是马邦德的那群手下自已偷懒,不然的话也不会在第一次炮击的时候就伤亡了近千人。

    冯国璋这次带领的都是北洋军的精锐,可以说除了留守直隶的第一师和第三师外,如今北洋的精锐都已经集中在了湖北。像此等精锐,自然是不可能犯鄂军曾经犯过的错误,何况北洋上下都听说过国社军炮兵的厉害,所以战壕自然是越深越好,工事也是越坚固越好。

    不过战壕挖到2米深后也有一个麻烦,那就是如今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仅有160左右,170的已经算是高个子,像严光这种185的人在此时已经和巨人没什么两样了,所以在跳进战壕后,就算北洋军的士兵踮着脚也没办法把脑袋露出来,只能是踩着一个小板凳解决一下身高问题…

    只是七万多个板凳也不是那么好找的,所以北洋军的士兵就在战壕前侧挖了一个半米高的台阶,平时可以坐在台阶上休息,或者拿台阶当桌子用,等到战时就站在台阶上开枪射击…

    “行,不错。”

    在检查了工事的质量后,冯国璋笑着对负责该地段的一名营长点头道。

    看到冯国璋如此对自已,那个营长也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拍了拍那个营长的肩膀,冯国璋带着人又巡视了一下其他几处工事,发现工事都完成的很好,看到这里,冯国璋也放心了许多。

    等到一行人回到充作临时指挥部的潜江县衙后,落座的王占元对冯国璋笑着道。

    “大人,您也太慎重了,就算没有您的巡视,难道下面的那群家伙还敢马虎不成?”

    “是啊。”一旁的靳云鹏也笑着道。“冯诗经的大名谁人不知,哪人不晓?有您老人家亲自坐镇还用担心什么?”除了王占元比冯国璋小不了几岁外,杨善德、靳云鹏和李纯等人都30多岁,最大的杨善德也不过39就岁,比冯国璋要小上十几岁,所以称他老人家到也不怕被人说是讨好冯国璋。

    至于靳云鹏称冯国璋“冯诗经”则是因为冯国璋是直隶河间西诗经村人。在近代中国,对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人们都喜欢用他们的籍贯和出生地来作为他们的称呼。会这么做,既是为了尊敬,也是为了表明地以人为贵,哪里出了名人,哪里就跟着名人名扬天涯。

    如李鸿章就被尊称为“李合肥”,张之洞被尊称为“张南皮”,还有一个袁世凯,除了袁宫保外,他也会被称为袁项城,因为他是项城出身。

    本来冯国璋也已经被人叫做“冯河间的”,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人这么叫,不过那些和冯国璋关系亲近的朋友、同僚却都喜欢用“冯诗经”这个称呼来称呼他,冯国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