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六章(第2/4页)  1908之钢铁雄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是这次作战的代号。

    饥饿行动是指同盟国在二战末期对日本补给线的打击。令日本国内及其海外领土造成饥荒。这种对日本航海路线上进行的毁灭性打击,同时也影响了战后韩国和日本的海上战斗思维。

    1945年3月下旬,盟军入侵冲绳,南线航道(东南亚日本)被迫关闭。日本海上运输线只剩下西线航道,路线走向朝鲜半岛中国北部和罗先大连航线,并只在大陆航线航行。这些航线的存在,为朝鲜半岛和中国北部的日军部队提供必要的粮食、弹药和煤炭运送。其后,美国切断从南线航道进口的粮食。为免粮食问题进一步恶化,运输重点转由大陆向日本进口的小米和盐。

    同盟国主要以潜艇和飞机破坏日本的贸易线路。美国海军潜艇最大的成就是使日本海上运输线只能局限于的沿海的路线,而日本舰队此时要反击潜艇已是很困难的事。由于行动计划围绕着日本本土补给,故此尼米兹上将将本行动命名为“饥饿”。美国陆军航空第20航空队的b29轰炸机受命负责攻击马里亚纳群岛的岛上建设,以及对帕劳群岛实施轰炸,这个任务是军事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轰炸计划。

    当时美国海军正开发各种不同的水雷,有磁力引爆的m4以及m11、利用磁力、音响、水压的互换性引爆的m9、磁力/水压并用的a6等。各种水雷被广泛应用在此次作战计划。日本海军总共使用了25套扫雷方式来针对磁力水雷,并且使用音爆弹引爆音响水雷,但却并未有效采取针对水压水雷以及低频音响水雷的扫雷手法。

    当然,如果当时日本有破雷舰的话,那么相信就没什么问题了。毕竟所谓的水雷,就是为了炸沉敌国的船只而存在的。而破雷舰呢?恰恰就是敌国扫雷舰队中的敢死队…

    只可惜,虽然这称得上是个好办法,但是日本人却根本用不起。

    毕竟就算是在船只内部填充了大量的填充物,但是炸的多了,破雷舰还是会沉没的。而以当时日本的资源,还有工业能力,却是用不起破雷舰这种舰只的。

    在1945年3月27日开始实行第1期的作战阶段。向濑户内海西部及关门海峡投放水雷,以阻挠日军部队从吴市和广岛等港口出发支援冲绳守军。约1350枚磁爆水雷在27日夜间投下。日本方面大吃一惊,于次日停航以作扫雷工作。30日夜间。美军再补充投下450枚水雷。4月6日,超过8只的500总吨级的船只触发水雷沉没。5月2日上升,数字上升至19只船只沉没,39只损伤。

    事件使日军开始重视关门海峡的防卫。日本海军新设的第7舰队奉命保护关门海峡及对马海峡的贸易线。同时佐伯海军航空队负责迎击b29轰炸机。日本陆军亦在小月机场布置防空战斗机队,与此同时在大阪市周边地区布置高射炮。但由于日军的雷达并不完善,要阻止美军投放水雷已是遥不可及的事。

    5月3日12日,开始实施第2期作战计划。攻击目标不仅只为关门海峡,乃至延伸至东京港、大阪港、神户港、名古屋港等太平洋沿岸主要港口。第2期作战使用了1422枚水雷。并且在关门海峡发挥水雷的强大威力,大型轮船的无法航行,大阪港及神户港等关键运输港口因此不能使用。即使是小船也不能安全航行,约有13船只在通过关门海峡时沉没。

    5月13日到6月6日实行第3期作战,九州北部港囗成了靶子。同时继续攻击关门海峡,分15次投下水雷,多数为不能被音响扫雷的低频水雷。五月份有66艘商船被水雷击沉(总计约11万吨),同时损伤船只达到了31艘(总计约10万6000吨)。第2期作战和第3期作战对日本商船造成的损伤。甚至已起过潜水艇以及飞机造成的伤害。

    从6月7日开始。使用冲绳作基地的pb4y2海军机加入了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