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完全模仿,也绝不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几乎任何已经成熟的制度,都很难避免这种传统的弊害。普鲁士德意志的陆军,以及它的参谋本部也常常犯这一类的错误。所以在旧传统与新任务之间,时常不免要发生冲突。而在我这个时代当中,由于好几个外来的因素,更使这种冲突益形紧张:一是德国政治环境有了新的改变;二是世界上和欧洲的均势局面也完全起了变化;三是技术问题益增其重要xìng;四是战争已经“总体化”,其影响所及一直达到了整个世界。
很明显的,不是所有的参谋本部军官都能明了这种新形势的意义。尤其是年龄较大,而又身居较重要位置的人,特别缺乏这种了解。最近的发展要求必须沿着三军合并的路线以改组军事的体系,而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兵力都应隶属在统一指挥之下。基于政治上、军事上、技术上的发展,这个要求很重要,而这个最重要的要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却并不是由陆军参谋本部提出的。反言之,战前参谋本部的领袖人物们,却始终固执的反对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最高统帅部,以配合当前局势的急需。
正和对于成立三军最高统一指挥问题的态度一样,此后遇着独立空军的建立,和装甲兵的发展等等问题,陆军参谋本部也都是反对这些新奇的观念。关于这两种新的技术发展,他们始终不曾加以仔细的研究,因为他们害怕一方面会减低整个陆军的重要xìng,另一方面,又会损失那些旧有兵种的威望。
第十四部分 德国的参谋本部德国的参谋本部(3)
想使参谋本部军官能够懂得政治情况的企图,又受到了两个因素的阻碍而完全失败。第一是参谋本部的传统使得他们的兴趣集中在纯军事的方面;第二是希特勒对于国家的统治,是采取一种“门罗主义”,他把每一部门的工作都完全分开,不让彼此之间有jiāo换接触的机会。这样就显得他一个人的地位特别的重要,可是对于整个德国而言,这就是害莫大焉。
参谋本部中年轻的一代,对于这种局势的紧张程度,其感应力要远比老年人强,而且自动尽可能去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他们这种积极的态度却并不为他们的长辈所认同。年轻的人认为时不我与,所以不惜与老年人唱反调,他们感觉到这些传统精神的代表人,是想使他们降低演化的速度。
也就是这种顽固不化的传统观念,才使参谋本部与希特勒处于对立的地位,而造成了他对于参谋本部的不信任,在长久时间之内,遂形成一种摩擦,对于战争的进行,构成极严重的影响。
一个理想的参谋本部军官应该具有下列各项美德:忠于自己的信仰,机智,有节制,有牺牲小我的精神,具有强烈的个人信念,并且有才能将这种信念告诉他的指挥官。假使指挥官已有定见,而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他们应忠实地执行主官的意见,一切都以合于主官的愿望为原则。他应该完全了解部队的需要,并且倾全力协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他对于战略战术、技术等等问题,都应有相当的了解,在技术方面,他固然不一定要太注重细节,但是他的知识要以能够把这种技术上的发展,和战场上的作战指挥,互相配合为原则。
当然,一个参谋本部军官,也一定要具有一切军人所应具有的道德,例如:勇敢、决断、责任感、应付的天才、身体的忍耐力以及相当的勤勉。
每一个参谋本部军官都应该照正常的规定,到部队中去工作,或是在他自己原先出身的兵科,或是在其他的兵科,这才可以使他多获得实际的经验,以供未来业务上的参考。关于这一方面,德国陆军在战前的最初几年中,实在距离理想太远了。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使当时参谋军官极感缺乏,所以无法实行轮换的制度。以后在战争期间,这种情形就更为突出。因为许多高级人员都不希望他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