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5 章(第1/4页)  大国之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另外还有九万余名朝鲜和台湾fù女应召入伍。

    这两项数字相加的总和为十四万二千余人。

    3

    战争不仅驱使男人走向战场,也驱使女人走向战场,而且是一个更加悲惨和苦难的战场。

    既然解决士兵的xìng骚扰同解决军队的粮秣弹yào一样重要,那么fù女们在军队中的地位和职能便由此被确定下来了。个人贞cāo固然不容忽视,但是归根到底战争是全民族的头等大事,男人为战争牺牲生命,女人为战争贡献ròu体,这是一种旗鼓相当的神圣义务,它表明战争责任感如此深入人心,就像后来fù女也要端起竹qiāng向敌人坦克冲锋一样义不容辞。

    由于自愿应召的慰安fù们大多具有战争热情和献身精神,因此她们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同军队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共存共亡。战争结束,回到日本的慰安fù约为原人数的十分之一。

    一九三八年四月,第一批从日本九州招募的慰安fù到达上海,经分配,其中二十人搭乘一节军用列车前往杭州。上海至杭州铁路长约一百八十九公里。沿线所经大小车站十余个。列车驶出不到一刻钟,在第一站虹桥即被车站守备队扣留,要求就地“安慰”。由于沪杭铁路沿线日军都是九州兵团的士兵,见到家乡来的女人特别激动,因此上级破例允许这节闷罐车厢沿途逐站进行“安慰”。消息传开去,急不可耐的士兵早早排起长队,唱着日本歌谣等待“安慰”。安慰时间规定为每人三十分钟,后减少为十五分钟,军官士兵一视同仁。据沪宁战地司令部报告,“安慰”效果极为显著。经过“安慰”的士兵纪律明显加强,因私自外出强jiānfù女而遭受不测的人数大为减少。官兵纷纷反映希望再次接受“安慰”。

    这节车厢从上海到杭州整整走了二十七天。慰安fù们初步为战争付出代价,途中共有三人五次因体力不支发生休克,严重者出现大出血及神经xìng疾病前兆。

    一九四二年,第一批随军慰安fù被飞机空运到太平洋战场最南端的腊包尔基地。驻守该基地的日本军人全都如同过节一样欢天喜地兴高采烈。慰安所头天挂牌开张,通宵达旦守候在门外的士兵足足排了几公里长。十多天内,接受“安慰”的官兵达五千余人次,但是担当这一重任的慰安fù却只有十一人。

    一九三九年,日本军事当局正式将随军慰安所作为军队编制配属部队。此后,凡是日本帝国士兵足迹所到之处,到处都有身穿和服或者军装的慰安fù身影。战争把士兵变成机器,把女人变成服务于机器的机器,因此从任何意义上讲,她们都是道道地地的“卫生xìng公共厕所”。

    在马鲁古海和菲律宾之间有座不到三十平方公里的热带小岛,岛上驻扎着一千二百名日本空军和两千名日本陆军。每隔两个月,便有一艘给养船送来油料、弹yào、粮食和淡水,还送来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慰安fù。给养船尚未在码头抛锚,士兵就排起长队,每人领到一只印有“突击一番”字样的卫生袋,袋里装有避孕套和清洁粉。这批慰安fù的工作范围包括航线附近十几个岛屿和基地,因此她们的日程通常安排得很紧张,每次上岛只能停留三五天。但是士兵的要求并不因为女人时间紧张而减少。这样,慰安fù们只好超负荷工作。她们通常工作都在十二小时以上,每人每天至少要“安慰”五十个发狂的士兵。更令人发指的是:有时fù女人数太少,长官竟然命令她们每人每天必须接待三百个人。

    一九四四年五月,给养船遭到美机轰zhà,慰安fù全部葬身海底。

    大渊清,航空自愿兵,生于大正九年。当时他的部队驻守在一座无名岛上。二十年后他在自述中回忆头次接受“安慰”的情景说:

    “??????虽说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