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 章(第1/4页)  理想丰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公司出,公司就容易崩溃。

    私人股东不能在公司里拿钱消费,比如买房。你应该建立私人公司,以便和公众公司的业务分开,同时也应和公益的事情分开。私人业务可以相对不透明,跟上市公司不一样,个人兴趣可以放在私人公司去处理。

    私人跟合作伙伴等外部系统的关系也要制度化、合约化,跟政府各部门的外部系统也应建立很好的接口,这样企业的传承就不会受干扰。

    民营企业如果把自己的事业分成盈利事业、私人公司、公益事业这样三部分,组织功能就比较完善了,系统之间才会有跟外部世界的正常接口。公益有公益的法律规范,私人有私人的游戏规则,上市公司有公众公司的规则。这样以后也不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现在发起了六个公益基金的活动,还能跑得过来。

    要确保制度传承,品牌也很重要。因为一个品牌里边有精神层面,也有物体层面,比如可口可乐是做碳酸饮料的,品牌已经固化了,如果可口可乐做房地产,品牌损失就太大了。品牌约束了继承者不轻易做跨行业决策。比如共产党用红颜色,这也是品牌颜色,它可以强化制度记忆。万通做绿色,品牌、口号、LOGO等软xìng东西会让个人不太敢去挑战违反制度约束的事情。

    国家也是这样。美国建国10年出台了宪法,华盛顿在宪法内活动,到点就退,到现在已经200年了,这个制度传承得很好,宪法也没怎么改过。所以美国的品牌、经济实力都传承下来,科级干部、演员、拉链不严的人都可以当总统,经济还可以发展得很好。通过建立无缺陷的制度弥补有缺陷的人的失误,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才叫系统有效,也是民营企业事业传承唯一正确的努力方向。

    http://book.qq.com/s/book/0/25/25894/18.shtml

    -第19节:董事长(节选)(1)

    第四章 董事长(节选)

    董事长是公司的一把手和公司团队的核心。我算是中国最资深的董事长之一,20年来我只做过这一个职务,没做过任何总经理之类的职务。从《公司法》出台之前,我就担任董事长,一直到现在仍然是这个岗位,因此对这个角色的扮演,我有一些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从虚到实再到半虚半实

    董事长在中国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呢?1993年《公司法》出台以前,这个职务只是名誉xìng的角色。当时根据企业改革的规定,我们那时成立的公司不叫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而是由两家以上公司一起签个协议,组建一个新的实体,叫联营企业。联营企业里有董事会和董事长,但没有任何法规详细载明董事长是干什么的,而公司所有的权力核心都围绕着法人代表和总经理,法人代表这个职务也没有具体规定做什么,经常是大家一起协商着办,负面一点儿也可以叫博弈。

    从我们创办公司的第一天,我就请王功权来当法人代表。因为当时五个人中只有他曾经做过房地产,也做过法人代表并管理过公司,我们其他几个人都没做过,今天看来这样做是对的。

    1993年以前,有关公司的大小事情,外部有关部门都只找法人代表,比如银行签字等。王功权在1989年曾经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他被抓起来,后经查明没有问题后,又被释放了,这个过程大概有11个月。他出来以后,我介绍他去南德集团的牟其中那里工作,牟其中看重他曾经当过法人代表,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就让我们俩分管公司西北和东南的业务,呼呼啦啦的。

    牟其中有个特别的习惯,爱让公司新来的人坐在门口风最大的地方,就像监狱里来的新人一般睡在最差的地方、大哥睡在里边最暖和的地方。王功权刚来的时候也受到这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