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六章语重心长(求订阅!)(第2/3页)  升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所有领导的面狠狠的呵斥自己,这让他面子上十分挂不住,可却不敢回一句嘴。

    不一会儿,迎接的人群都散去了,各个部门的领导也都离开了,徐君然没有多停留,转身重新上了车。

    “书记,都散了。”徐君然对齐三泰说道。

    齐三泰点点头:“走吧,咱们去长发村。”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长青乡的长发村,长发村的果树种植之前就有人在搞,徐君然把这里作为试点之后,政策上予以了一定的支持,这边倒是有好几家都开始在荒山上种树了。

    到了长发村的许爱国家里,看了他的果树园,倒是让徐君然感到很惊奇,没有想到他种得这么多,长得这么好,收益这么高。许爱国是一个老复员退伍军人,曾经担任过长发村的支部书记。由于村里的事情越来越不好管,他干脆辞了职,到这山沟里边辟一面小山坡盖了房子,那一年是一九八零年。

    这一年秋天,正好有一个外地人人来这里推销果树种。当时,长青乡还没有人敢干这种冒险事情。因为长青乡的群众都知道,东边的华民公社前年急于出政绩,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强逼着老百姓种果树,千军万马齐上阵。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家家户户落下了一垛劈柴,基本上没有收入,反而欠人家临县罐头厂一百多万元的货钱。老百姓死活不还这些果钱,还整天日亲道娘地抱怨乡干部:“要想哭,种果树,一年赔了俩大猪!”于是,华民乡人就传染给了长青乡人“种果树恐惧症”。

    后来,这个外地人跑了几道沟,一棵果树苗也没有卖出去。这一天连饭都没有混到嘴里,正在没有办法之时,许爱国热情的接待了他。两人谈到了一块儿,那人就住下来,教他技术。他一次种植成功,当年收回投资并赚了一笔。有了钱,扒了瓦房盖起楼,引得长发村的群众眼热,有人就起来仿效,但效益一直不如他,许爱国从此远近出了名。

    原本这个事情当年引起了轩然大*,毕竟七八年虽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可这种种果树的行为,在很多人眼中看来可以算得上是离经叛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好在这个许爱国在村里面有关系,当时的大队书记是他的晚辈,用了一招偷梁换柱的策略,把他这个果树园归到了集体企业当中,这才让许爱国从县里的检查里面脱身。

    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经过八十年代初期那一阵风头之后,种果树也不再成为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许爱国也就名正言顺的搞起了自己的果树种植。

    在果园转了一圈,齐三泰由此谈兴大发,习惯性地立刻发表高论,滔滔不绝。他从“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农”问题讲到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讲到农业产业化,讲到果树种植对于富县富民的伟大意义。最后对徐君然强调指出,你们长青乡一定要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树种植。徐君然心里微微一动,总算明白今天齐三泰过来视察的真正目的,不由得点头称是,心里面感动不已。

    之前徐君然曾经跟县里面汇报过想要在长青乡推广果树种植的想法,可县长王长林虽然很感兴趣,嘴里面也说的好好的,但是实际的支持却一点没有,反倒是不声不响的齐三泰,竟然专门来视察了一下,并且给予了自己支持。

    有些人,看上去跟你是站在一起的,可遇到事情实际上却未必真正会站在你身边。而有些人,看上去不可亲近不近人情,但是关键时刻却能够给予你足够的信任与支持。

    看完了果园,再往里面走就是看风景了。齐三泰兴致勃勃非常高兴,对徐君然说:“你到这儿当个有啥看头!这山里却是七步一景,一坡一画。暮春时节,山上的树木、青草都处在返青期,一片带着黄梢的嫩绿,在阳光的照耀下,被缕缕春风吹得婆婆娑娑。环顾四周,山清水秀,如诗如画,叫人心旷神怡。”

    难得从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