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 惨象(第1/4页)  战国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被称为“简襄之烈”的开国时代起,赵氏立国两百余载,将相功臣不计其数,可却从未有能出董安于之右者。

    当初晋国六卿内战时,赵氏遭到范、中行的围攻,处于劣势,急于与知氏结盟,而知文子提出的条件,便是要赵简子的智囊董安于死!

    为了让赵氏解困,董安于毅然赴死,赵简子大哭三日,迫于无奈将董安于的尸体陈弃于市,并将此事告知文子,知氏方与赵氏和好,帮赵简子打赢那场内战。

    战后,赵简子思及董安于,感觉非常内疚,便把董安于的神位陪祀在赵氏宗庙,这是独一无二的尊崇。而董氏的子孙,也将世代享有大夫之位,与赵氏同休……

    作为赵氏立国以来最大功臣董安于之后,董方的出身却不怎么好,他乃是一个舞妓所生的庶子,无法继承大夫的爵位,只能补入黑衣,但在黑衣里,他依然混得不怎么好。

    究其原委,是因为董方生了一个急公好义的性子,和笑面腹黑的肥平、缄默做事的公仲寅不同,他是个但闻不平事,就会立刻拍案而起的人。或许是因为从小在家里看惯人情冷暖,对豪长权贵,他不冷不热,对平民百姓,却十分和蔼,能与他们聊到一块去。于是长安君便挑了他,随昭勃和几名县吏去西乡巡查,招募丁壮补入县卒,也算一展其所长。

    “此去西乡募兵,我乃是外人,不熟乡音,要仰仗二三子相助了。”董方没有因为自己来自国都,乃是黑衣就对昭勃、县吏们拿架子,当日在祁县西城门汇合时,便客客气气地与他们打招呼,放低了姿态。

    昭勃等人连道不敢,过去他也没少来祁县求援,可官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乘机去西乡索贿有之,真正想要剿贼的官吏却少之又少。

    这次却不一样,这几天昭勃眼看长安君大刀阔斧地整顿县卒,各豪长也听话地出人出粮,看样子,长安君是铁了心要解决贼患了,昭勃欣喜之余,恨不得立刻飞回西乡,号召里闾乡亲们踊跃入伍,一起杀贼!

    他弟弟的仇,终于有机会报了!

    四月中旬,一行十余人离开县邑后一路向西,走了一天后,便进入西乡地界了。

    西乡也叫昭余乡,因靠近昭余祁而得名,一路上,董方都很细心地观察路旁情形。却见每块田亩里,都有三五农人光着膀子在其间劳作,虽然春耕已经结束,但农活并无半点消停,农夫们还得整修自家的田埂沟渠,除去杂草。他们的妻女则从里落、乡邑中缓缓走来,拎着竹筐送饭,还一边头了好一会话,不料回来时他却被害了,一定是水贼来附近抄粮食时干的!“

    ”不曾想,水贼竟如此大胆。“

    董方也是十分愤慨,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光天化日之下,水贼就敢公然劫掠里闾,祸及亭舍。

    昭勃似乎想到了什么,面色大变,进了亭舍,过了一会就退了出来,脸色更阴沉了。

    ”出了何事?“

    昭勃却不答,只是摇了摇头,默默走到墙角,扶着还未倒塌的墙垣呕吐起来,身体因为愤怒激动而颤抖。

    董方只好自己屋里看了看,才发现里面同样是一大窝黑苍蝇,叮在一具**的女尸上,她黑发纷乱,胸上被利刃破开了一个口子,死相凄惨……

    他眼睛瞪大了:”这是……“

    ”是亭父的女儿,今年才十五,十五!亭父那天还说已给她找了一个乡邑里的良家子,明年就要出嫁,不曾想,就这么遭了水贼的祸害!“

    昭勃咬牙切齿,蹲在院子的墙根,双手揪着自己的头发,本来满心希望地回到家乡,不曾想才到乡邑边上,就发现熟人一家惨遭杀害,这对他的打击是极大的。

    他一边用力揪着自己的发髻,一边悲愤地吐诉道:”十多年前,昭余祁里还没闹水贼时,昭余邑周边很是太平,里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