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两间房来,供他们居住。
到此时王大伦才知道,李阳之所以要这张拍摄许可证,就是为了扯虎皮拉大旗的。
在李阳和姚矿长喝茶“叙旧”的时候,从未来过小煤窑的剧组成员还有王大伦、汪宝强等人在姚矿长跟班的带领下,在矿上转了转。
首先这窑口的升降机一下子就把他们震慑住了。一般来说,矿井,从类型分,大概有三种:立井、斜井、平硐。
立井垂直于地面,斜井稍稍倾出角度,平硐则是水平于地面。而这座小煤窑的矿井就是那种看上去最恐怖的立井。
有点像乡下摇轱辘的饮水井,洞口很小,上面用几根粗大的木头搭的井架,绑着几根缆绳。绳子下面,吊着一个升降机似的平台,学名叫罐笼。
按照安全标准,罐笼应该是电梯形状,四周有坚固的铁网包裹,以防撞击或坠落。当然这个是没有了,就几块木板拼的一个台子,四面悬空,毫无遮挡。
“这……这能行吗?会不会摔下去啊?”汪宝强看着这个恐怖的玩意儿,结巴地问道。
跟班很是鄙视地扫了他一眼,道:“咋不行咧!”
说着还亲自示范站了上去,双手拉住中间焊的铁架子,道:“用手拉着这儿。”接着又在底下的木板上蹦了蹦,笑道:“结实着呢,就是几百斤的骡子下去都莫事,别说是人了。”
“……”
还有就是窑口下面凹地里的那些矿工居住的干打垒的地窝子。没错,就是电视里常看见的那种歌颂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当年为了建设新中国如何艰苦奋斗住的那种地窝子。
剧组的大部分成员走南闯北,都算得上是见识广的,但是其中绝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见识到这种传说中的“干打垒的地窝子”,他们有些不明白,为毛新中国已经建立五十多年了,为什么还会有这种地窝子?难道是矿主狼心狗肺,如同周扒皮一样地压榨这些可怜的矿工?
原本先前姚矿长特意腾出两间房给他们居住,王大伦心里还有些不乐意,在他看来,既然是体验生活,就应该跟矿工同吃同住。哪怕就是地窝子,住几天又能有啥?上辈子最艰难的时候他连桥洞都睡过。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理,他想走进地窝子去看看矿工真实的生活状态。但当然弓着腰,钻进小门的时候,迎面而来的那股子甚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味道,让他一个倒仰,要不是后面汪宝强跟着,差点就摔出去了。
就连汪宝强这傻小子进去一探头,赶紧捂着嘴出来。
“臭死了,这还是人住的地方吗?”
“大家都是讨口饭吃,有个地方遮风挡雪就已经不错了。”一个留守的老头接过汪宝强的话头道。
老头的话让那傻小子彻底沉默了,也许这时候他在想:是啊,才住了几天的宾馆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要知道在没拍戏之前,他也只是工地上的小工一枚,挣的钱也仅仅够糊口而已。
王大伦倒是跟老头聊了几句,主要是问一些矿工的生活状态。其实这种地窝子虽说不通风,味道是难闻了一点,但住在里面还是很暖和的,再者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煤炭,烧火取暖都很方便的。
还有就是矿上虽然有人做饭,但每个人每天的伙食费要十块钱,大部分矿工都舍不得,他们宁可在地窝子里自己做饭。他们放粮食的方式也很特别,把米面用袋子或者篮子装着,就吊在地窝子的,这里算是条件不错的,他见过最黑的煤窑,仅有半米高的一个洞,转身都不能转。工人拎着镐头和土筐,跪着爬进去,再倒退着爬出来。一筐煤二百块钱,但死了,就死了。
第二天一早,住在镇上的剧组工作人员还没到,吃过早饭,王大伦和汪宝强两个没事在外面溜达了一圈,正好遇上干了一夜活的矿工升井。一般在旺季,各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