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5章 知识普及——谢侠逊(第1/3页)  象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章象棋知识普及——王再越

    自古以来,中国象棋与名人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专长各异,甚至政治观点相悖,但他们却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深爱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被誉为“四大艺术”的琴c棋c书c画。举世共仰的总理就曾对知识分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琴棋书画都要会一点,要成为通才”。

    中国象棋做为四大艺术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由于棋弈对智力,意志和思维方面的促进作用,故科学家认为,它是人类创造活动过程的一个缩影;是集娱乐c体育c智育c艺术与科学之大成的高尚活动。即为高雅艺术,自然成为帝王将相c文人学士与墨客骚人喜爱的项目。

    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为倡导“象戏”,武则天推而广之。“当时社会风尚十分重视弈棋,文人学士会不会弈棋及其水平高低都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一定关系”。故唐宋八大家人人善弈,其中白居易颇为自负,曾有“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之感叹!名臣狄仁杰,以棋局释政局,首开棋为政治服务之先河。唐相牛僧儒,梦“金戈铁马,铜枰满床”,其扎记《玄怪录》为研究象棋史留下珍贵的借鉴资料。比唐更早的北周武帝对“象戏”更是欣赏,特命骠骑大将军,著名文学家庚信撰写《象戏赋》,扩大宣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更是一位象棋迷。他下棋输华山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且重信诺,不仅赐华山陈抟,同时“免华山附近黎庶之征徭近三百年”。因下棋而使广大百姓长期免税,此举古今罕见。在他的影响下,宋朝涌现出一大批象棋爱好者,如王安石c秦少游c刘克庄c李清照c叶潜仲等。其中文学家洪迈撰写《棋经论》,成为早期的象棋理论家。

    曾编篡《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司马光对象棋大胆革新,发明“广象棋”,在中国象棋史上有一定影响。著名学者陈元靓撰写的《事林广记》,更是我国早期的象棋谱。著名诗人叶潜仲据说棋艺水平很高,刘克庄称赞他“纵未及国手,其高亦无对”。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们只知道他留下的《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名句,却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棋艺水平相当精湛的象棋专家。他“行弈决胜负,愈负愈乐,忘日早暮”。可见兴趣之浓。他在诗中多次流露出对象棋的浓厚感情,“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桔里枰”。他还善弈盲棋,应该说,在中国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属。谁能想到,文天祥还是排局能手。被俘后仍未忘情象棋,曾精心制作过40多个象棋排局,可惜仅有‘单骑见虏“一局留传下来。从此局的着法中不难看出其构思之奇妙不仅凝聚着聪明才智,同时也闪烁着作者勇敢顽强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与历代帝王相反,明朝朱元璋是坚决反对下棋的皇帝。但其子其孙却是嗜棋如命的“高级棋迷”。这说明,象棋的艺术魅力是任何人也禁不了的。其子朱权不但下棋,还编写棋谱。另一子明成祖朱棣在组织编篡《永乐大典》时,还命他们编入一卷《象棋》。其孙朱高帜(明仁宗)爱棋更甚,他与状元曾子下棋兴浓时,还赋诗助兴,互相唱和,这里节录两句。曾子曰:“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明仁宗曰:“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可知雅兴不浅。

    帝王如此爱棋,老百姓呢?明朝学者杨慎(《三国演义》开卷词作者)在其著作《丹绍杂录》介绍象棋“芸夫牧坚,俄倾可解”。足以说明象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性。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画家兼文学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曾留下不少弈棋诗。按说,清朝的帝王对象棋艺术该是比较陌生的。然而,他们也还是禁不住诱惑,很快就被象棋征服了。譬如,乾隆皇帝既是戏迷,又是棋迷,而且一旦摆上棋就不肯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