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廷议(第1/3页)  迫降在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散朝后没多久,沈嘉被锦衣卫从兵部大牢中提出来,押解送至皇城。一路上锦衣卫沉默无语,作风硬朗,着实将沈嘉吓了一跳。

    “各位兄弟,我在抚顺,也有两个相识的锦衣卫兄弟,咱可是一家人,麻烦各位兄弟能否告诉小弟一声,我这是要被送到那里去?”

    “谁跟你一家人,别胡乱攀咬,否则休怪我的刀子不认人!”

    说罢,一名疤脸的锦衣卫将腰间的绣春刀提了提,不怀好意的看了看沈嘉。沈嘉被吓的突噜一下,心道这下完了,看来这帮孙子是要带自己去审问。传说锦衣卫酷刑极多,自己细皮嫩肉的,进去指不定说什么。

    “各位兄弟,上次抚顺的两名锦衣卫还从我这里买了一些手雷送至京城,莫非大家不知道?”

    一名领头的军官脸色一沉,顿时透出一股阴狠乖戾。沈嘉连忙捂住嘴,顿时明白这时候还是少开口为妙。自己身陷囹圄,往日打交道的人都有嫌疑,看来这帮人是想和自己划清界限。

    沈嘉苦笑一声,不再言语。至宫门前,两名小太监带着沈嘉走了很长一段路,沈嘉一路叨叨个没完,两名太监烦不胜烦,这才告诉沈嘉要去武英殿。沈嘉长出一口气,既然去皇宫,至少目前应该没什么危险。看着汉白玉护栏,琉璃瓦屋顶,朱漆大门以及巍峨雄伟的宫殿群,沈嘉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几名太监颇为惊奇,别的官员入宫都是目不斜视,循规蹈矩。而这名少年又是东张西望,又是驻足慨叹,简直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了。小太监有些恼怒,轻声咳嗽数声,沈嘉回过神,这才继续向前。

    至大殿前,太监前去通报。不一会便听到公鸭嗓子高喊:“请抚顺东洲堡守备沈嘉入内”

    这太监中气十足,好一个活喇叭。沈嘉噔噔噔小步快跑入内,大殿内空荡荡的,目视只有几名臣子在内小声议论。众人听到有人进来,便将目光投向大门。沈嘉抬头挺胸行至近前,被殿中护卫拦住。

    熊廷弼高呼:“沈嘉,还不快快拜见皇上!”

    沈嘉快速瞥一眼,正中升座中坐的似乎是当日校场上的朱由校。沈嘉颇有些不乐意,不过还是硬着头皮跪在地下拜见皇帝。礼部官员曾教过沈嘉殿前礼仪,只是沈嘉早已抛到脑后,他干脆凭着电视剧中想象的样子拜过。

    看着沈嘉这副不伦不类的样子,刘一燝一乐,说:“沈守备,你这礼仪从哪里学来的,怎么如此怪异?”

    沈嘉头朝地跪在地下,听到有人挑刺,不禁心中一阵暗骂。好在朱由校好脾气,并没有难为沈嘉,他免了沈嘉的俗礼,让他起身到近前一观。沈嘉此时仍是一头短发,模样怪异。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就是不修边幅,从明代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化外之风。朱由校越看越觉得滑稽,脸上不由得泛起一抹笑意。

    “沈守备,朕听说你世居海外,海外是什么样子?”

    “皇上,小臣那个地方,经过数代人奋发努力,方得温饱自足,百姓安居,幼童蒙学,后来族中大儒,钻研一些机械工程,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问题,使得族群发展。”

    朱由校点点头,温言道:“都是华夏一脉,却因鞑子祸乱,辗转海天一方,我朱氏太祖高皇帝当年也是不堪鞑子凌辱,故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如今我们这些晚辈们共聚一堂,倒也是有缘。”

    大殿中的孙承宗点点头,他对朱由校进步颇为满意。王象乾更是双目爆芒,难得见到皇帝显露如此气度,王象乾不由得高喊:“皇上,此百年大变之际,陛下当奋起图强,关外鞑子乃癣疥之疾,陛下无需烦恼,臣定竭尽全力。”

    朱由校似乎有些感动,他走下升座,来到群臣面前道:“各位爱卿,如今关外形势紧急,各位有何想法,不妨早些说出来。”

    沈嘉此时脑子还是一片糊涂,好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