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各方猜忌(第1/4页)  三国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光荏苒,眨眼间已至七月下旬。

    幽州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

    晌午十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公孙瓒顶着烈日站在刚刚修建好的城楼之上,俯瞰当下,但见其四周围墙耸立,每隔一段便有驻兵的石楼,城外环绕数十道壕沟纵横交错,顿觉豪气万丈,哈哈大笑起来。身后的一文一武,分别是长史关靖和前青州刺史田楷也相继而笑。

    公孙瓒回过头,笑道:“此楼甚好,不过还是不够气魄。”

    关靖年约四旬,穿着官制属服上前笑道:“将军的意思是?”

    公孙瓒笑而不答,转过头对田楷道:“老田,跟我说一下工程近况。”

    满面枣红的魁梧将军出列,声如洪钟:“禀将军,咱们的外围城墙已经基本修建完毕,城墙宽五米,高十二米,内墙可能会更牢,还正在建设,尚需些时日方能完工。您看,我们还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

    “这半米厚的围墙,五米宽,十二米高,加上城外林立的壕沟,就算是袁本初那小儿倾力来攻,没个十万之数根本破不了。我自然很满意,老田,你监工的不错。”公孙瓒笑着拍拍田楷的臂膀,又道:“不过,我看内墙还不是很高大,工程预计是多高?”

    “高十八米左右。”田楷答道。

    公孙瓒听了,摇了摇头:“不行,不行,还不够高!我要再高五六米,然后其上建楼,我要把我的易侯府也搬上去!”

    关靖听完,吓了一跳,惊道:“有田副将驻守这里就万无一失了。将军何需亲自镇守这里?”

    “有老田在,我自然放心。不过经历这几次败仗,将士们气势不足,我必要以身作则在前线坐镇,以涨将士们的士气。我若不在此,虽前有坚城,后有易水,但袁绍亲来,还是会破城的。”公孙瓒说道这里,叹了口气。

    关靖立时跪伏在地:“将军英明神武,不日必能反攻袁绍逆贼!”

    公孙瓒把关靖扶起来:“借卿吉言!”

    此时,有军士来报,严从事从渔阳回来,已至易侯府。

    公孙瓒点了点头,拍拍二人的肩膀,带着亲卫下楼而去。

    易侯府,地处易京中央,不到一刻钟,公孙瓒一行便骑马而至。下了马,公孙瓒径直前往自己的书房而去。屋内早已有一个身穿灰衣的精瘦中年男子等候多时。

    “公甫(严纲之兄严季,字公甫),你可算回来了,办的如何了?”公孙瓒上前便抓住男子的双手,激动的道。

    “主公,办妥了。我严季总算也是不辱使命。”精瘦的男子拜倒。

    “那公孙度可说有什么条件?”公孙瓒扶着严季坐下道。

    “条件倒没怎么说,只说还是像之前一样互市就好。他的原话是:‘本侯不关心中原,只想做辽东王。辽东富足,也不缺钱粮。你放心,我自不会落井下石来找你们麻烦。’”严季顿了顿,喝了一口茶水又道:“至于助我们出兵袁绍,他直接一口拒绝了。他还是那句话,就只在乎他那一亩三分地,人不犯他他不犯人。”说完,便从怀里淘出一张丝质的绢布。

    公孙瓒接过象征着和平协议的绢布,打开看了看,其上的确有公孙度的辽东侯官印。于是点了点头:“嗯,辛苦了!我本来也没指望他能助我出兵袁绍。他说的到也是真话。辽东王?老子若不帮你挡着袁本初,你会过得这么舒服?”

    “主公息怒,他自是也明白此时和我们交战,并没有任何好处。更何况这唇亡齿寒的道理。两相其害,不如保持着之前和平关系,于目前的局势来讲,是最合适的。”严季分析道。

    “公甫分析的透彻。”公孙瓒笑着又道:“看来公孙度常年盘踞辽东,还真成了一只老狐狸。”

    “主公说的极是,他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