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两位书生(第1/3页)  华天夏之大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

    而此时与黄河对应的夏河便穿越地望城而过。

    与许宣刚离开地望城前往岐山相比,此时的地望城显得愈发的热闹和繁华了。一如刚来之时的车水马龙,而车上的货物和人身子上的东西却多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离嬴政登基的日子近了,从各地赶来参与这项盛事的人多了起来,刺激了消费。毕竟再过两天,就是嬴政登基之日。

    再次进入地望城,许宣才得以仔细的观察这座城市。

    街巷显得拥挤,但却很有秩序,想来应该是高低不平的建筑堆在了一起产生的错觉。行人来来往往,出没于酒馆、茶楼。此时正是下午,烈日当空,偶尔地还有几个书生拖着疲惫从街角的青楼里出来。

    青楼里的女子摇着蒲扇,在楼上看着过往的行人,不知是哪里发生了什么惹人发笑的事,楼上的姑娘笑着摇着扇子进了屋子去跟姐妹们分享去了。随后只听得笑声,歌声,笑骂声,琴声从窗户里传了出来。

    几个扎着冲天辫的孩童从身边追逐而过,其中一个年纪应该是最小的孩子只顾着往前跑,擦身撞到了许宣才将许宣拉回了现实。孩童连忙道歉,跑在前方的几个孩子也小跑着回来连声表示歉意,许宣微笑着表示没关系,几个孩子便又高高兴兴的跑着去了。

    些许碰撞自然伤不着许宣,而让许宣感叹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居然懂得如此礼数,不由得想起了那句:少年强则中国强。

    这样想着,许宣的嘴角也露出了微笑,自己好歹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呐。

    进入了地望城,众人都活跃了起来。阿青从未离开过天宗,自然对这“大城市”的一切都感兴趣。白无净与青祎两人从小在玄谷长大,这次是第一次出谷,遇到许宣则是第一次来到地望城,并没有对于地望城有多少了解,此时也是一脸的兴致盎然。

    杜十娘虽然不是出身地望城的青楼,但也是苏地名楼。苏地亦是大城,而大城市之间有很多地方也是相通的,便当起了讲解员的职责。

    李逵也从未来过地望城,但对于这些新鲜事物的兴趣却没有阿青几人那么大,只是单纯的想听杜十娘说话而已。

    许宣与李淳风二人则是几人中的非活跃分子。不过这并不重要,兴致总是有人带起来的。

    “地望城果然比天宗热闹多了,咦?那边怎么有个人走路不稳的样子,是不是病了,咱们过去问一下?”阿青兴奋的看着城里的一切事物,突然瞥见一人从街角的楼阁里出来,有些摇摇欲坠,便指着那人问道。

    众人便望过去,看见那有些瘦弱的,书生模样的男子走起路来好似腿软,顿时也觉得应该是病了。

    杜十娘却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笑着道:“那书生不是病了,是累了,回到家中睡一觉就好。”

    “累的?看他的样子就像是病了嘛,以前天宗有人感染风寒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阿青天真的道。

    “若我说那书生不仅没病,而且还没有成亲,你们信不信?”杜十娘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