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亲征(一)(第1/3页)  兴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云幽十二州是大凉北方门户,周朝末年,群雄并起,北方少数民族渐次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此后北方割据政权竟多达十数个,凉太武帝在周朝的基础上建立起凉朝,但由于始建国,国力还很虚弱,无力继续北上。

    在此后的二百多年里凉朝的历代君主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力北上,边境也经常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袭扰,凉孝哀帝时期,大凉国政衰落到极致,而此时的北方却已经被魏国混一。

    终于,魏国这个刚扫平北方的霸主终于按耐不住他的野心,于凉孝哀帝天顺七年大举入寇凉朝,并且一直打到凉朝都城武安,孝哀帝向西避退蜀州,最终在道武帝和大凉民众的拼死抵抗下才得以保全国祚,孝哀帝也因此一役驾崩,道武帝即位后,国穷民困,根本无力北伐,只得采取和亲政策与北魏保持着时和时战的关系。

    道武帝驾崩后,文宣帝即位,而此刻经过近二十年的修生养息,大凉的国力得以恢复,文宣帝于太初九年趁北魏内乱派大将进行了第一次北伐,此次以凉朝胜利的而告终,其后,文宣帝再次进行两次北伐均取得胜利,但是却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还是不可能消灭这一北方政权,文宣帝意识到,自己一朝想要彻底击败北魏是不可能的了,但鉴于孝哀帝时期,北魏入侵,以至进入大凉腹地如入无人之境,文宣帝意识到大凉北方缺少一屏障。

    文宣帝携带着当时三次北伐胜利的余威向北魏索要云幽十二州,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最后经过双方多次磋商,终于,双方达成协议凉朝以东北七州换取云幽十二州,自此大凉北方才有了屏障,历来大凉在云幽十二州常驻强兵,十二州知州皆要文武双全之人才可担任,总领军政民事。文宣帝本指望后世子孙可凭借这十二州进图北方,却没想到自他去后又是一朝不如一朝。

    这日,熙承御含元殿,开始了正式登基后第一次朝会。

    熙承在常贵的搀扶下缓缓登上九龙御座,紧接着众大臣山呼万岁,由于梁党遭到清洗,如今的朝堂看起来要比以前富有正气得多。

    众人行礼完毕,兵部尚书徐度走出班列道:“启奏陛下,魏主元嵩亲率十万大军进犯云幽十二州,臣昨夜接到奏报,蔡州c卫州c莫州已经相继陷落,还请陛下发兵往讨。”

    熙承缓缓站起身道:“如今哪还有兵可调?“熙承很清楚自己继承了怎样一个国家,说是千疮百孔也不为过,如今地方藩镇割据,调令对他们来说根本没用,边境各国蠢蠢欲动,几方边军又不能随意抽调。

    “启奏陛下,天平军和永固军距离云幽之地最近,此二镇实力雄厚,只要能说动他们,则不愁云幽无御敌之兵。”王彦召走上前道。

    “哼!此二镇多次公然旅拒朝廷调令,自立之意很明显,如何能搬得动他们?”熙承恼声道。

    “这个还需陛下派一舌辩之士陈之以利害,并许诺一些好处,想来二镇也不是不可能请得动。”王彦召继续道。

    “如今,边军最多可抽调出多少兵马?”熙承问道。

    “启奏陛下,若非要调动边军,则只有镇海军可调。”王彦召继续道。

    “那太尉的西北军就不能抽调出一些人出来?”熙承质问道。

    听完熙承的问话,王彦召忙跪下道:“陛下!西北军需防止北齐啊!齐主萧子显野心勃勃,无日不想南下,西北军万万调动不得啊!”

    “太尉请起来说话,朕也是随便问问,若是真调动不得只能另想办法了。”熙承沉声道。

    “陛下,东鲜于国主姚芊芊曾深受陛下恩惠,陛下何不向鲜于借兵?”徐度再次上前道。

    “陛下不可,我朝自开国并无向外藩借兵的前例,非我族者其心必异,徐大人说此言当罚,还望陛下三思而行。”王彦召忙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