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东方思量(第2/3页)  德意志涅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舰只,同时采购相应数量的飞机,其余的军费全部可以被倾斜给陆军。毫无疑问,这是向陆军将领卖一个人情的大好机会,而本身就存有拉拢陆军之念的方彦,更是不可能再对这份定局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

    然而在战略决策领域,当前方彦还真需要借助的一臂之力。自从两天前从便宜兄长弗雷亚口中得知《产国际协定》已经签订之后,方彦就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让德国在这份大势中,从日本人身上得到最多的好处。经过仔细的考虑,此刻方彦的心中已经对问题有了直达本质的深入洞悉。

    那些对二战历史缺乏真正了解的人,总是只看表象地认为德日同盟的最大弊端,是以“义务捆绑”的形式将德国拖进了对美战争的深渊。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早在1941年3月租借法案生效的那一刻起,美国就正式以非参战国的姿态加入到了对抗德国的行列中。为了支援被狼群折磨得岌岌可危的英国,美国不仅明目张胆的用自己的货船帮助英国人输送免费的战争物资,更公然践踏最基本的战争准则,派出自己海军的战舰一路护送这些船只航向英伦。

    最初,这些美舰只护送小半个大西洋便原途折返,然而在短短半年之内,这个护航区域已经扩展到了几乎整个大西洋。罗斯福宣布,只要美舰在护航途中发现德国潜艇,就立即予以击沉。美国海军的武力介入,给德国海军的潜艇战带来了巨大的阻碍。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这分明就是让整个美国大西洋舰队直接参与战争的举动,所差的仅仅只有那微不足道的一纸宣战书罢了!

    正因如此,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来后,已经对美国的这种无耻行径忍无可忍的希特勒,才会在3天之后主动对美宣战,并下令空潜部队对那些早已是公然参战的美国舰船展开全力打击。可以想见,即便是希特勒继续忍下去,美国也同样会成为英苏两国的兵工厂c以及大洋的实际守护者;除了不派遣陆战兵员之外,美国也与直接参战再没有任何区别了。而由于不能对悬挂星条旗的船只发起攻击,德国也将永远无法赢得大西洋剿杀战的胜利,同时永远无法攻破苏联这个堡垒;等到核弹出现之后,留给德国的也同样只有败亡这一种定局!

    德美战争的种子,是早在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时就已经埋下,德日同盟只不过是将这个必然的进程稍稍加快而已。

    德日同盟不是问题!偷袭珍珠港不是问题!甚至对美宣战也同样不是问题!实际上希特勒在东方战略中,只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纰漏,那就是他对因苏芬战争的失败而丑态毕出的苏联估计得过于孱弱,认为自己至多半年就能将其征服,因此不愿意让日本挥师北进c来和自己分享这份“赫赫武功”。最终的结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凭借着一份《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得以依托当年沙俄从清帝国手中夺来的远东港口海参崴,从日本人的眼皮底下,在近4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来自美国的近1300万吨物资的援助。而这些物资占到了全部盟军对苏援助的50以上!

    如果说还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和国民政府的生意往来,因为日本的抗议而中止了。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德国同南京政府的生意可谓是做得热闹非凡:德国需要南京方面的廉价矿石来生产军备,而南京方面则需要德国的武器装备来攘除内乱c平御外敌。然而到了1937年下半年,面对日本的一再抗议,担心会失去这个东方盟友的希特勒只得下令撤走所有在华军官c同时全面中断武器贸易。这无疑给德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损失,但却没有在其他领域得到一分利益。

    实际上,这是希特勒在执政早期的判断中几乎仅有的一次失误。由于客观经济c国内政治c以及战略形势等各方因素,日本最后不可能不走上反英美反苏联的道路;即便是德国继续我行我素c向国民政府进行矿石换武器的贸易,日本最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