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 不穿了谁爱穿谁穿(第1/2页)  大哉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沉浸在温柔乡中的王复徟被皇后娘娘的一句“信王”惊得目瞪口呆。

    中国历史上得封信王的人不多,据统计只有五个。他们分别是唐朝的李瑝和李憻c宋朝的赵榛c明朝朱由检,再有就是太平天国的洪仁发。其中,其余那四人都是至“信王”而终,只有大明王朝的朱由检在其兄c那个着名的木匠皇帝熹宗朱由校驾崩之后,得以由信王入承大统,因此才有资格称“朕”。

    难道“我”就是那个倒霉的崇祯皇帝!?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这怎么可以呢!?

    王复徟的大脑陡然陷入茫然,人一时显得有些呆滞。

    皇帝陛下的异常表现令皇后娘娘感到有些失悔,觉得自己不该在这种时候提起伤心事。她马上说道:“臣妾糊涂,臣妾臣妾侍候皇上进粥膳,快点儿”一边说着,她一边把一只手冲着床边伸了过去。

    “不是,先进点儿菊花茶,让皇上先漱漱口,”虽然皇后娘娘的双目一直注视着皇帝丈夫,并没有看到侍婢递过来的是一只温粥的细瓷碗,只是凭借着触手的感觉就意识到递过来的并非自己所想要的。

    很快,一只精细的茶盏温柔地凑到王复徟的唇边,一股温热甘甜而又清香的菊花玉液倾入王复徟干涩的口腔。

    此时的王复徟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木然机械地“配合”着皇后娘娘的喂食。只是此番的木然机械却并非他为了“延续”此前的“状态”有意为之,而是他此时就真的是这种“状态”。

    虽然前世的王复徟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讷于言”,可他毕竟已过而立之年,况且还拥有着近四百年的“见识”,因此“对付”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还是一项轻松愉快的工作。另外还有一个“后脑被打,有些事情记不太清楚,”这样的非常合适的借口,所以,搞清楚自己目前所处的世界以及所面临的境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可尽管过程丝毫不能说艰难,可结果却显得尤其沉重。一俟了解到目前面临的境况时,王复徟c哦,眼下应该说是崇祯皇帝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一如所面临这个世界的真实境况,皇帝陛下也要坐困愁城了。

    他现在最想说的就是:我不穿了,谁爱穿谁穿!我要回家!

    “有皇帝做还如此矫情,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恐怕很多人都会鄙视王复徟,称其为最大的这个伪君子了。但是,如果稍微了解一些大明王朝崇祯年间的那些无比憋屈事情的话,恐怕很多人就不会那么说了。

    对于大明思宗朱由检,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按照这一说法,他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好皇帝。

    可这似乎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安慰,对于面临的困局没有丝毫作用。

    因为后面还有,而且更多,而且更加的刺耳。

    中这样评价崇祯皇帝: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c平之谋,行间未睹李c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那个可以说是推到大明王朝的始作俑者李自成,在他的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评价思宗说:“帝承神c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