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一枝红杏两面墙8(第1/2页)  大哉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各位弟兄,大家不要怕,按照大人们的吩咐去做就是,”虽然是上命所差,可看到朝夕相处了一阵子的驿卒们纷纷用怪异的目光看着自己,何胜文还是感到有些不适。

    但是这都是身不由己的事情。况且到了这个地步,别说自己这个小小的总旗已经无法左右,就是此时身在院子外面的那位镇抚使大人恐怕也只能随势而为。

    驿卒们倒是很配合,按照吩咐停下手中的活计,并且蹲在地上闭口不言,只以目光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着。可话说回来,他们不配合又能如何?

    因为罗尔斯在驿舍中的铺位紧挨着李鸿基,因此他最先被叫到一边问话。

    可是罗尔斯只记得前天夜间旁边铺位上的李鸿基出了驿舍不久,院子里就有了一些马蹄走动和开启院门之类的动静,其他一概不知。

    当时他还以为是折差到了,没准儿驿丞孟虎正遇到起来小解的李鸿基,所以就顺便叫他过去帮忙呢。罗尔斯还祷告着李鸿基千万别回驿舍,因为要是他回来,多半是要叫人帮忙。当时可是深夜,大家正是最困倦的时候,况且大冷的天儿,谁也不愿意从热乎乎的被窝中爬出来。

    直到天亮李鸿基都没有回到驿舍。罗尔斯就以为他是被驿丞孟虎派了差事,因此也没怎么在意。对于驿卒来说,这都是常有的事情,本来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可是,当中午吃饭时,孟虎来问知不知道李鸿基为何不见的时候,罗尔斯才感到事情有些怪异。

    但是,与其他事情联系起来之后,大家就都觉得李鸿基的半夜尿遁行为实属正常。

    以下情况,首先是一名驿卒无意中透露出来c之后在锦衣卫反复追索之下汇总而来的。

    前天的时候,就在何胜文离开驿站前往延安府之后不久,有一个人来驿站找李鸿基。这个人叫李过,是李鸿基的侄子。两人在一边说了一会子话,李过就离开了。大家还都说,大老远的来了,为何不留侄子吃了饭再走呢。李鸿基当时说侄子还有其他事情,来找自己只不过是带来了一个口信儿,并没有其他要紧的事情。

    从那时一直到半夜尿遁,李鸿基可谓毫无异常,一样的与大家干着院子里的活计,一样的寡言少语。

    可是,大家猜测,或者说大家都相当肯定的是,李过前来是告诉李鸿基的婆姨的事情,而李鸿基的半夜尿遁,也是回去了断自己婆姨的事情。之所以不辞而别,实在是因为李鸿基有着无法言表的苦衷。

    关于李鸿基隐隐约约被人戴绿帽子的事情,何胜文也是曾有耳闻,因此对照之下,这样的解释完全说得过去,李鸿基半夜尿遁行为也是完全“必要”而且“正常”。

    可当彻底搜查了李鸿基在驿舍中的铺位之后,所有的解释就全都作废了。

    大明王朝对驿递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各衙门入递公文,必须用坚厚好纸封裹牢固,无印信文字不许入递。要在封皮附历上写明投递处所,注明无破损未拆动。

    铺兵每名置夹板一副c铃攀一副c缨枪一把c棍一根c回历一本。公文传递时叫做“鸣铃走递”,为的是让下铺的人能够提前听到铃声,提前做好接收的准备,铺司预先出铺接收,并于封皮隔眼排单内填写到铺时刻c铺兵姓名,迅速指派本铺铺兵送往下铺,于回历上附写到铺时刻,以便考核。

    铜质玲攀是每名驿卒人手一副,大概这就是驿卒手中最值钱的东西了,因此为了防止丢失或搞混,大多在上面刻上属于自己的记号。

    除了随身穿戴的衣物,李鸿基的所有家当几乎都在他的铺位上面或塞在底下。为便于随时接令出行,李鸿基也与其他驿卒一样,缨枪和棍棒竖立在床边,其他几乎所有出行的行头都归拢到一个包袱之内。

    李鸿基的铺位是镇抚使大人亲自搜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