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章 太监何必难为太监1(第1/2页)  大哉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商业一途,至此只算草就。后续尚有诸多未尽事宜,肯定也要不时予以补偿和完善。

    好在薛文周和解学龙两人也算能吏,虽然并非经商出身,可他们脑子好使,学起来也是很快。只要他们的态度坚定,朝廷再给予强大的支持,虽然不敢说近期即可收功,其势已经不可阻挡。

    但是,皇帝陛下也不会天真地以为,发展并且控制了王朝的经济之后,一切就都万事大吉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和保护,一个富有的大明,只能更加激起觊觎之心。不要说辽东那边尚有虎狼之辈等待王者之师的剿灭,就是王朝内部的那些世家大族,也不会心甘情愿地舍弃已然落入囊中的利益。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前世的至理名言,皇帝陛下怎能忘记。

    况且对于皇帝陛下所面临的这个时代来说,就是说大明王朝已经危在旦夕也并不为过,因此,另外的“那一手”尤其要强硬无比。套用前世的另一句明言,那就是:武力不是万能的,可没有武力那是万万不能。

    ————

    皇帝陛下本人思想方面的准备已经足够,可说到治下的实际情况,则不免更令人气沮。

    经过多日的明察暗访,曹化淳对于工部的军器局和内监的兵仗局的考察已经结束。可考察的结果,却只能令曹化淳两手一摊——无可奈何。

    其实,与军队行伍有关的衙门,在工部并非只有军器局,另外的营缮所和盔甲厂(旧鞍辔局)也都相应的职司。不用细琢磨,仅从字面上就知道这营缮所的一项要务,就是负责军队的营房建设和维修,鞍辔局就是负责大明骑兵的装备。这些衙门负责大明王朝的军器营伍器具的制造,军服c盔甲c弩箭弓矢等等都有专门的职司督造,然后转交兵部的武库司。

    大明王朝每年都有数十万两白银投入到军器制造,但是其中产出精良者,十不居一,绝大多数都是粗制滥造,更有分发至军前的刀枪,在兵士训练时就自行折断的事情发生。

    如此的笑话并非一桩,如此的粗制滥造也并非今日才有。若是不加以整顿的话,也不会止于今日。大明王朝的将士就是使用如此不堪的兵器上阵厮杀,说来很是难以令人相信。

    内监的兵仗局也是大同小异,上下贪腐成性狼狈为奸,鲜有为朝廷顾念之人。

    曹化淳本来以为自己可凭借这次为皇帝陛下荐贤的机会,多少能够有所收益。实在不成,放出些大大的交情也未尝不可。反正他们不敢给自己空头支票,不虞兑现成空。

    可平时看起来都是人五人六的家伙,背地里却是一点儿人事儿都不干。所以,就算是他们上赶着巴结,就他们那样只知寻机贪腐的恶劣不堪的习气,就是奉上再厚的大礼,曹化淳也不敢生受。

    如果皇帝陛下要启用军器局和兵仗局,看来只有另起炉灶c或者将所有的大小官吏尽数撤换,方才可堪任用。

    对于大明王朝官吏的,皇帝陛下心中已有成见,也并没有感到意外,可知道它,却没有料到却是如此的不堪。曹化淳为人也算老成,很多时候做事都不为己甚,对人对事也都留有余地。

    皇帝陛下对此是知道的,也没有丝毫要责怪曹化淳的意思。这都是无可奈何之举,“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摆在那儿不是。

    所以,皇帝陛下也知道,只要是能够过得去,曹化淳绝对不会如此一竿子就打死了所有的鱼。曹化淳现在之所以抡起了竹竿,再也不留有余地,实在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想过要留有余地。

    既然如此,那可就别怪皇帝陛下不客气了。

    ————

    内府供应库分十库:甲字库掌贮银朱,黄丹,乌梅,藤黄,水银诸物。乙字库掌贮奏本等纸。丙字库掌贮丝绵,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