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6章 安塞鼙鼓1(第1/2页)  大哉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传庭自负大才,不甘于稽勋郎中这个正五品的官职,兼且既不喜c又不容与朝中的党派倾轧,因此他宁愿退居田舍赋闲在家。

    虽然不知自己何以上达天听,可此次承蒙皇帝陛下召见,他是非常感念知遇之恩的,因此总是想着,要实心为朝廷着实办上几件大事,方能不负皇帝陛下的知遇之恩。

    没想到甫一见面,皇帝陛下竟然一直令其安坐冷板凳。

    多年的怀才不遇,多年的委屈都已经经受过了,孙传庭并没有感到多么的难以接受,他只不过心里稍微有些失望罢了。

    计划没有变化快。

    孙传庭坐冷板凳,多少是皇帝陛下有意为之。

    皇帝陛下本想把孙传庭留在身边数日,也好让他多了解朝廷的近期施政方略,也想通过他多了解一些民间的疾苦以及化解之法。而且也已经准备好了,几日后当与孙传庭做一番长谈。

    因此,在孙传庭没有充分了解朝廷的赈灾政策和陕西目前面临的局势之前,皇帝陛下不想让孙传庭开口的,目的就是不想让他过早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世事难有如意。次日天未亮,就有安塞县衙的捕快和巡检司连夜送来军报。

    这下孙传庭可以得到解脱了,不用在冷板凳上坐下去了。

    把孙传庭从冷板凳上拽起来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c老资格的造反专家。

    他就是高迎祥。

    高迎祥小名如岳,他本身就是延安府安塞县人。他的祖上世代务农,但是到了他成年之后,就开始琢磨着搞点副业贴补家用了。

    他曾以贩马为业,因此对马匹的习性较为熟悉。再加上贩马是一项暴利的买卖,因此也是非常吸引别人眼球的。所以,即便完全是为了自保,高迎祥也得是“善骑射,膂力过人”。

    天启末年的时候,陕西的旱象就开始显现,农人的生活已经饘粥不继,惟只苟延残喘而已。

    马贩子高迎祥因此就发现了一个更大c更有前途的买卖造反。

    一时间,“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即起义)而死。”的口号,就响彻了安塞县的大街小巷,也响彻了乡间里舍。

    安塞县西有洛水,北有延水,出县西北可到芦关岭,东南方向有西川水,北边有金明川。县城北就有塞门守御千户所,兵丁军户不敢说满编满营,可凑出个七八百之数还是可以的。西南有敷政巡检司,也有兵丁军卒若干。这些巡检司的人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可充充数c兼且狐假虎威一番还是能够胜任的。

    因此高迎祥的造反大业开始的很是顺利,但要想将安塞县打造成永久的造反基地,恐怕难度也是不小。

    所以,在安塞县开了一个“好”头之后,高迎祥就和一名得力手下王大梁,将人马拉了出去,最后在延庆府寻得一块“善地”,做为了“基地”。

    朝廷在陕西实施赈灾c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之后,消息不断向外扩散,慢慢地就传到了延庆府,传到了高迎祥的基地内。

    高迎祥的手下,有很多都是安塞县人。听到家乡人只要干活就能吃饱饭的消息,他们就“再也坐不住”了。当然了,吵吵嚷嚷地要“回家”,他们也是不敢,可人心思动却也是根本无法禁绝的。

    高迎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危险的信息。他觉得,至少要干点儿什么,若不然好不容易拼凑起来c好不容易维持到现在的这些人马,说不定哪个时候,就有一哄而散的可能。

    将自己的担心对王大梁提出之后,王大梁也是深以为然。

    王大梁也是安塞县人,因此由他潜回探一探情况是再合适不过。

    朝廷虽然进行了周密的布置,但毕竟百密还有一疏,况且王大梁还是土生土长的安塞人。因此并没有费多少事儿,王大梁就顺利地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