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6章 皇太极的苦恼1(第1/2页)  大哉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要说起来,自从大明王朝紫禁城中的那位皇帝陛下登基以来,所有的举措所针对的对象,几乎全都是自己治下的子民。对于外人来说,他是在“管教”自己的“劣子”,像惩治阉党c陕西赈灾c小范围整顿吏治等等,都是在清理自家的门户,而与后金和蒙古无关。

    最近惩治奸商的行动,虽然算是与后金有了些比较直接的关系,可实施的范围也没有超出大明的疆域,因此更像是皇帝陛下在惩治顽劣不化的子民,而深受其害的后金,看起来也只不过是吃了些挂落而已。

    可皇太极的感觉却并非如此。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之内,皇太极感到自己的胸部不停地被挤压,颈项部位也似乎有一根绳索在不断地收紧,令他不能畅快地呼吸,也不能直抒胸臆。

    究其原因,是因为强邻逐渐显现了摆脱病态的苗头,正在逐步走向强健。这种态势,与那位天启皇帝时期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

    可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并非全部。

    做为雄主努尔哈赤的子孙,皇太极是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他也有信心与南面的那位掰一掰腕子。一位是守成,一位是草创,双方尽力施为,看看到底鹿死谁手!

    但是,不行,皇太极还有着相当大的约束。这约束就来自后金统治阶级的高层,来自与其并列的另外那三大贝勒——代善c阿敏c莽古尔泰。

    按照努尔哈赤在弥留之际留下的“规矩”,代善c阿敏c莽古尔泰等三大贝勒和皇太极是平级的,都有统治后金的最高权利,“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意思就是,后金的这个家,是四个人一齐当,并不是由他皇太极一人说了算。

    因此,此时的皇太极还不能独断专行,任何后金的大政方针,原则上是要四大贝勒都认可之后,才能施行的。

    从这一点来说,皇太极有时会羡慕晚他一年接任的南面的那位皇帝,甫一上任就自然地接管了所有权柄,从此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施行治国方略,哪像自己还要时时处处顾忌“俱南面坐”的其余三人。

    想一想,真有些心灰意冷。

    可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就没有退避的道理。

    因此,在众人的面前,就得要表现出谈笑间杀伐决断随口而出的样子。如此,才能令阿巴泰c多尔衮和硕托等追随者更加的死心塌地,令杜度等那些稍具异心者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在分派众人职分时,皇太极都是一如既往地明快和果断,没有一点儿拖泥带水c犹疑不决的痕迹。

    此次与大明交战,皇太极提出拟采用围点打援的战略方针,争取在运动战中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对此,其他那三位贝勒并没有异议。这也多少令皇太极感到了快意。

    具体的战略就是将明军围困在大小凌河或是锦州,然后切断其余外部的联系,但并不发动c或者并不“真正”发动针对被困城池的攻击,而是将主要兵力布置在外围,目的是用于打击前来支援的明军,以及截断明军的粮道。

    一俟大明的援军被击溃,粮道被截断,被困城池中的明军也会丧失信心,到时或攻或招降也就容易很多。

    如此战略安排,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那就是要尽快地找到明军的储粮地点,并且也要尽快地攻下,明军的粮道截断,将输送至被困城池的粮食也要据为己有。否则的话,首先稳不住的,不是大明,而是后金。

    ————

    与一年之前登基的大明王朝皇帝陛下c和两年前接位的皇太极相比,二十五年(公元一六零三年)前,因父亲莽骨速早逝而从祖父布延薛禅汗继承汗位的林丹汗,在三人中可以说是一个“老资格”了。

    但可惜的是,他这个老资格,目前的境况可不是很好。

    不,不能说“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