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屠夫也有形象问题(第2/3页)  玉帛金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夫只拿工钱,不承担卖肉的义务,杀一头猪再处理干净,工钱一百多到两百不等;后一种是屠夫挑担卖肉,自负盈亏,多数时候赚得更多,偶尔也会眼光失准,赚到的还不够一天的工钱。

    陈瑜生想法是,这两种方式应该兼顾着干。干得顺手了,哪种赚钱干哪一种。

    应该说,陈瑜生考虑问题还是比较全面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算是个脚踏实地的人。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长相,居然成了他们做屠夫的最大障碍。

    这年九月的一天,十九岁的陈瑜生和十七岁的汤山,前者扛着长钩,后者挑着刀具,向离枫林镇十里的一个小村子出发。

    他们就这样开始了杀猪生涯。

    一路上,陈瑜生和汤山吸引了很多途人的目光。人们不知这两个年轻人搞什么名堂,全副武装在路上晃荡,还一脸严肃,满身杀气,看上去像是专门给人找碴的样子。于是全都绕道而走。

    有人甚至打算报警,因毕竟没有实际的犯罪行为而作罢。

    陈瑜生和汤山来到一个叫做“横石村”的地方,村民像是见到鬼子扫荡,躲避不及。后来有一个村长模样的人,壮着胆子过来问道:

    “两位小伙,打哪儿来呀?进村有何贵干呢?”

    问得相当客气,而且用语还是半文不白,其实就是胆颤心惊的表现。

    汤山一路上被人看着,像看怪物或恶人一样,也有点心虚,答话便语无伦次:

    “啊,我们啊,是从城里来的。”

    不但底气不足,而且水准大跌,完全失去了他平常老气横秋的样子。

    陈瑜生却是做过市场调研的,知道杀猪就得有杀猪的气势,而气势,首先得体现在语言上;不需要一张嘴便很黄很暴力,起码你得中气十足;而中气足,嗓门大则是首要条件。

    于是,陈瑜生瞪一瞪眼,刻意粗着嗓门道:

    “干什么?没见我们家伙齐全啊?肯定不是来杀人就是来杀猪的嘛。”

    汤山见陈瑜生用语太过鲁莽,不像个做生意的样子,在旁将其衣角拉了一下。汤山的看法是,即便是杀猪,也得讲究和气生财。他赶紧讪笑解释道:

    “我们是杀猪匠,请问,村里有没有猪需要请人杀的?”

    村长模样的人恍然大悟,上上下下打量两人:“噢,你们是屠夫。可看着不像呀。”接着双手一摊,“年纪轻轻,细皮嫩肉的,哪儿有点屠夫的样子?”

    陈瑜生刚要答话。这时旁边恰好走过一个流里流气的中年男人,接口道:

    “你们两个毛都没长齐,还敢来杀猪?我看是被猪杀还差不多。”

    汤山转头一看,此人四十上下,尖嘴猴腮,下半身裤脚一长一短,上半身衬衣没一粒扣子,敞开着满胸的排骨,完全一副吸毒犯的模样,说话又阴阳怪气,很有点挑衅的意思。

    汤山知道遇上不正经人物了。乡下的二流子,通常比城里的小痞子更难缠。一个处理不当,就要重演《水浒传》里杨志杀牛二的戏码。

    陈瑜生没读过《水浒传》,却是个暴脾气,见此人一副欠揍的样子,竟敢嘲讽自己年轻不成事,又想到做屠夫第一天,绝不能灭了气焰,否则以后的杀猪工作很难开展,便怒吼道:

    “人我都敢杀,还不敢杀猪?要不要在你身上捅一刀试试?”

    普通人都会被这话吓住,然后噤声离开。万没料到此人还真是个十足的“牛二”,见陈瑜生斗气,正中下怀,也撒起泼来,拍着胸前的排骨,斜眼叫道:

    “来呀,朝这儿捅,不敢捅你就是狗娘养的。”

    陈瑜生大怒,扔下钩子,从汤山挑着的担子里,操起那把两尺长的屠刀,就要往前冲。汤山见状大惊,哪想猪没见到一头,却先跟人干上了。赶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