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国老妙计安天下(第2/3页)  盖世藏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于宦官外戚,根源却在后汉本来就是在各地豪强世家的拥立下建立的,成尾大不去之势,一旦君主幼弱,朝中有奸佞之臣欺君罔上,不但不能勤王除奸,反倒趁火打劫c拥兵自重c割据一方,如篡位自立之董卓c江东之孙策c河北之袁绍c荆州之刘表c益州之刘璋,各自为政,父亡子袭c兄终弟继,将王土据为己有。唐亡于藩镇,也是肃宗无力削弱节度使的权利造成的。致使后来藩镇林立,争相称王,唐亡之后先后竟有十六国,百姓离乱六十余年,有‘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之叹。主公一世英雄,定不愿遗祸于子孙。”

    “依子玉之见,该当如何?”

    魏璧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昌南王只觉的一洗胸中郁闷,双眼炯炯,凝神直盯着魏璧的双眼。

    “解除靖安将军的兵权,彻底根除守旧势力。”

    昌南王以手叩桌,微微沉吟,自他扫平六郡,就仿效中洲,以科举取士,又在国中推行均田制,鼓励权贵释放家中奴婢,禁止民间蓄奴;二十年来,已颇见成效。不过虽屡颁禁令,各世家豪族仍肆意强占民田c买贫民为奴,视国家法度如无物,上行下效,国中无土之民日多,饥寒交迫,而权贵手中良田千顷,豪奢无度,为维护地位,他们排挤科举进身的寒门官员,把持要职,阻挠改革,早成了新政的毒瘤,欲除之而后快。

    可剜去毒瘤,是有可能要命的!他们手中有昌南近半的兵力,一着不慎,一国之王求为小民而不能得,六郡数百万人将再次陷入战乱,昌南王不得不反复斟酌,问:“子玉可有良策?”

    竹漆小几上安放着龙龟仙鹤顶荷叶承露盘烛台,盘中燃着指头粗的蜜蜡牛油烛,因已点了好一会,纤细的烛芯露出半截手指那么长,火焰熊雄,快速的融化着蜡烛,蜡泪滴落盘中,其状如山。魏璧只顾盯着烛光出神,伸手在桌上拿起剪刀,咔嚓一声将烛芯剪掉,顿时觉得眼前猛的一暗。

    “主公所忌者,不过成坚营两万兵力,这两万兵士,未必便是靖安将军的。”魏璧放下剪刀答道。

    “此话怎讲?”

    “主公推行均田令已二十年,深得民心,而豪强贵族倒行逆施,百姓敢怒不敢言,主公惩治这些作威作福之徒,天下自然额手称庆。到那时,主公只需发一道诏旨,成坚营士兵愿归原籍种田者,分给土地,愿为国家效力者,待年老归家时,双倍给地,还怕两万大军不顷刻间归主公所有吗?”

    这几句话,魏璧已在心中想了数年,因事关重大,一直不敢宣之于口,此时一旦说出,便再无顾忌,接着说:“所谓擒贼先擒王,主公可重申法令,侵占民田者罚没土地,买良民为奴者入罪,死人者偿命。据臣所知,靖安将军在宁海郡抢占民田c草菅人命,何止数桩?主公可命人暗中查访,一旦证据确凿,可突然发难,擒上官保只需一上将耳。”

    昌南王听的心潮汹涌,好战的天性顿时被激起,双目炯炯,在室中踱来踱去,思考着魏璧的话。

    突然,他停在魏璧面前,紧盯着魏璧的双目问:“土地呢?当初复国时从叛将手中夺来的土地早已分给无土的农民,那来的土地分给成坚营的兵士?”

    “主公忘了?”魏璧淡淡一笑:“靖安将军成擒,宁海郡的万顷良田还不够分吗?就算不够,只要稳住了成坚营的两万将士,那些贵族手中没有了兵权,主公便可以查退他们多年来侵吞的田产,自然就够了。”

    “就这么办!”昌南王一掌拍在几上,钧窑的茶杯连着茶托跳了几跳,茶水洒了一桌,笑道:“子玉真乃济世之才也!”

    魏璧神态自若道:“芯长不剪,蜡烛不能久燃;国贼不除,国家岂能长治久安!”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