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小树自有妙计(第1/4页)  柯小树的求道之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床上吃了半饱的小树,等着二姐进来带自己出去看看阿娘还有大哥他们。至于父亲往往是很早就会前往最近的那个忆柳镇里忙碌了。毕竟新年开始,会有很多可以赚钱的机会,这是父亲可以轻松工作的时期。这时候往往大家都会给比平时多一半的报酬。只是同样也没有多少。不过对于普通的村民来说已经很多了。

    毕竟在大多数的村庄和城镇里,一家三口人一年的开销也就不到千文钱。家里比较大的开销往往都是婚丧嫁娶等等人生大事。至于家中子孙求学一事,则是根据天赋和经济状况来看,一般都是完成了私塾教育之后就选择参军或者是务农,经商的话还是很少选择的。毕竟商人的地位在唐朝的常见职业:士农工商,里排最末。所以很少会选择经商。

    只是这些在小树看来,完全就是因为生产力没有跟上。毕竟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生产力是根本。保证了生产力之后才能有能力发展其它的军事,教育,经济等等。

    如果是穷兵黩武的王朝,往往就是会因为生产力受影响,国库空虚,壮丁不足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朝代变迁。柯小树以前还在21世纪的时候,还是会经常品读一些史书,收看一些有意思的历史朝代的解析栏目。

    可能在古代最为重要的就是人口了。不然也不会有“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等等这些治国理念传下来。但是这些理念到了新中国建国之后,依然没有过时,依旧有着可以吸收借鉴当闪光点。重视民生的思想依旧是适用于新的时代。只是会随着时代背景的不一样,提出不一样的要求。

    柯小树即使有心想让自己的学业负担可以减轻一些。可是往往每一次回到自己家中庭院时,看到小木桌上,娘亲点着油灯,细细的一针一线的缝制布匹以及一些衣物时,心里就觉得那些委屈与劳累似乎和眼前的再造之恩的娘亲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了。

    只是没有感慨娘亲辛苦多长时间,就听到娘亲“如雷贯耳”的声音亲切的对柯小树说道:“小树,先坐下。阿娘先检查一下你的课业完成了没有。”这个时候往往柯小树就要使出变脸神技了。“阿娘,小树都做完了,肚子都饿扁了。小树先吃点稀粥吧”往往周围的那些同龄孩童的遭遇也都大同小异。这个时候都是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先填饱肚子再说。不然等娘亲一一对照,检查完课业,早就饿晕了。毕竟对于村子里的妇道人家来说,其实检查的不是课业,而是自己家孩子的求学问道之心。

    这决定了是否要继续供应孩子求学,走上考取功名的道路。

    虽然说,投笔从戎的思想在大唐很是流行,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文人入朝为官的贡献。文官治国,武官护国,两者是职能本质上都是为了这个国家是繁荣昌盛服务的。只是从文的难度和地位相对来说会高一些。毕竟很多时候文官的一些影响还是比武官更加的深远一些。

    至于说检查课业,一是看求学之心,而是看自己家孩童的天赋。毕竟这都是对于考取功名很重要的两个因素。

    一开始的时候柯小树还单纯的让娘亲认真的检查自己的课业。

    经历了几次之后,饿到三更半夜的柯小树终于吸取了教训。委婉的表达自己的课业完成了,需要吃点稀粥的想法。配上自己杀伤力极大的可爱面容,往往都可以成功。于是那些玩伴渐渐的也都效仿柯小树的办法。

    不然让一个稚童完成了一天的课业之后,还要饿着肚子等到三更半夜才有机会吃上东西。而且有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吃饱。这真的是对这些三四岁大的稚童太残忍了。可是这也是无奈之举。成才之路本就是无比艰辛,倘若后辈因自己这些长辈的疏忽失去了成为栋梁之材的希望,那真的是罪过了。

    好在柯小树的这个妙计对于现在来说,还是蛮有用的。所以从之前的大家都要饿到头晕眼花,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