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奶奶看了一眼她的肚子,心里有些发酸,勉强笑道:“嫂子真是个有福的,上回生小十一的时候,人人都说嫂子伤了身子,没想到才几年功夫,嫂子就又怀上了。这一胎要是个闺女,哥哥就儿女双全了呢。不象我,进门十年,只有一个丫头。”
徐氏见她说话不好听,笑了笑,没回答。钱大奶奶却主动把话题引到卢老夫人身上:“方才看六老太太的做派,仍是那副油盐不进的模样,实在让人看不惯。前些日子听说,她为了孙女受惊的事,跟长房闹起来了?大伯母给她赔了不是,又送药送银子,东西堆满了整个院子,她还是不依不饶的。嫂子你说,老太太这样是不是太过了些?九丫头也没什么大碍,她犯得着闹这么大么?!长房是什么样的人家?这样低声下气地,还不够?!”
徐氏在顾庄上住着,对实情了解得清楚些,心知小姑说的话有所偏颇,但她不是爱嚼舌的人,便笑道:“毕竟是唯一的骨肉,怨不得六伯母着慌。后来事情也平息下来了,听说小七亲自给九丫头赔了不是。论理,他也太胡闹了,受个教训也好。”
钱大奶奶不以为然:“我见过小七几面,不过是个半大孩子,又聪明又伶俐,最知礼不过了,怎会胡闹?我看哪,分明就是九丫头胆子小,兄弟姐妹们跟她玩笑,她却玩不起来。一个小丫头,又被她祖母拘得狠了,没见过世面,又娇惯,经不得风,才会病了。六老太太不过是迁怒罢了。她有那闲情,还不如好生管教自个儿的孙女,别把孩子都养得象只小猫似的,半点风雨都经不起!”
徐氏知道小姑的嘴巴向来是不饶人的,不想跟她多加争辩,横竖六伯母又已经走了,屋里的丫头又是自己的亲信,不会把话传出去,便装作不经意地,说起了天气,担心过些天下雨,会影响秋收,渐渐地将话题移开了。
到了七月十二,天果然下起了大雨。开始只是午后连着下两三个时辰,到了十三日夜里,大雨就一直没停过,直到十四日中午,才略小了些。临近傍晚时,雨竟然渐渐收了。
文怡看着屋外檐下滴落的水滴发呆,身后传来祖母的话:“如今可好了,知道自己的话荒唐了吧?!若是今晚无雨,你就给我到佛堂里跪省去!”
文怡默默地低下头,没说话。她知道,今晚一定会有雨的。
卢老夫人没好气地瞪她一眼,回头吩咐赵嬷嬷:“这几天因为下雨的事,误了佛前的供奉,如今进城已经赶不及了,你把家里预备的供品送到庄子西头的清莲庵去。虽说不如城里寺庙的供奉虔诚,到底是一份心意,佛祖不会怪罪的。”
赵嬷嬷应了,担心地看了文怡一眼,文怡柔柔一笑,道:“嬷嬷路上小心,天黑前一定得回来。”卢老夫人冷哼一声,甩袖回了房,赵嬷嬷摇着头对文怡道:“小姐,早些认个错儿,就没事了。”又压低了声音,“嬷嬷到九房打听过了,十五太太压根儿就没有出门的意思,别说是她,就连十五老爷和两位小少爷,甚至是她家的丫头婆子,都没一个要出门的!”
文怡低声道:“嬷嬷,我在梦里,一直都待在家中,若不是听到张婶跟你说起庄上的闲话,我也不会知道这件事。我也不知道十五婶为什么要出门,只知道……她忽然就出了。”
赵嬷嬷无奈地叹了口气,离开了。文怡盯着天上的乌云看,知道自己能不能取信于祖母,就在于今晚这场雨了。
一更时分(晚上19到21点),天边一声惊雷,大雨倾盆而来。
宣和堂后院中,张婶小心地向卢老夫人回话:“没瞧见九房有人出门,外头的雨势大着呢,水都快没过脚背了,想必不会有人出门的。”
卢老夫人点点头:“叫你男人继续盯紧了。去吧!”张婶不明白她这样吩咐的用意,眼珠子转了几转,便应声下去了。
紫樱小声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