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一章 升官图与大赌局(第1/3页)  买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除了普通的商品可以赌博外,到了鼎盛时期,甚至出现了许多奇特的赌博玩法,比如跟官位有关的升官图。

    因为几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个“官本位”的社会。“士、农、工、商”,士为“四民之首”。

    “读书万卷,致君尧舜”,自来便是中国士大夫们的最高标榜。

    士人们的理想道路,便是寒窗苦读到金榜题名、金殿胪唱,然后从州县“风尘俗吏”做起,宦海浮沉,最后九转丹成,出将入相,建牙开府,起居八座,富贵尊荣,光宗耀祖。

    然而,理想归理想,自古来人称宦海风波,仕途险恶,能顺利地爬到是升官图中最复杂的了。

    也是用四颗骰子掷,共分德、才、功、良、由、赃六等,变化也格外得多。

    其中有特恩、封典、世爵,有京官、外任,有汉员、满员,更有捐官、赎罪,以及遇到了所属上司还得送见礼等等,将清朝官场的规律表现得一点也不遗漏。

    而且还将清朝官场的陋习,像捐官、赎罪等也都表现出来,真可说是一张清代官场的缩影。”

    确实,升官图可以说是封建官僚制度在博戏中的投影。

    升官图具有浓厚的游戏色彩,其内容对热衷功名的士大夫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又是一种赌博手段,这三种因素决定了它自产生以后一直能够广泛流行,幼自儿童,长至老翁,卑如市井小民,尊如朝廷命官,都有它的爱好者。

    宋人赵必盙的《沁园春》词就有:“看做官来,只似儿时,掷选官图”的句子,正表现了人们对此的心理和这一社会现实。

    并且从宋代开始,骰子选格嬗变出一些形式不尽相同而实质又很相似的博戏,大抵分为两类。

    一类是将升官图“超升”为神仙的“选仙图”。

    清人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云:宋时有选仙图,亦用骰子比色,失为散仙,次为上洞,以渐至蓬莱、大罗等列仙。

    其比色之法,首重绯四,次六与三,最下者幺,凡有过者,谪作彩樵思凡之人,遇胜色仍复位。

    可见,选仙图只是把升官图的各级官名改为各种名号的神仙,连升迁降黜的骰彩都完全一样。

    选仙图的流行更为广泛,连皇宫中都有线索可寻。

    清高宗乾隆皇帝就曾“御制”《群仙庆寿图》,“用骰子掷之,以为新年玩具。”

    到慈禧太后时,又将其重加增订,再绘新图,并将其与银骰盆、象牙骰子一起赐给大臣,以博戏取乐。

    至于民间坊刻的各种选仙图,更是五花八门,天津杨柳青、苏州王荣兴、四川绵竹等地年画坊都曾刻印过选仙图以及与之相类似的图谱,供人博戏,甚至本世纪四十年代,仍在民间流传,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另一类与升官图相似的是“揽胜图”,最早见于记载的这类博戏叫“消夜图”,其内容是游历,易官名为地名。

    宋人王珪有《宫词》云:

    尽日窗间赌选仙,小娃争觅倒盆钱。

    上筹须占蓬莱岛,一掷乘鸾出洞天。

    可见,无论升官图还是选仙图,它们的主要功能都是赌博,即使在深宫内院,也不例外。

    所以这种玩法在宋朝特别受欢迎,文人士大夫尤其喜爱。

    因为文人士大夫赌博的风气由来已久,比如魏晋时期的士族因其在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他们可以“平流进取,坐致公卿”,世代高官厚禄,并且有广大的庄园作为其雄厚的经济后盾,所以好赌博。

    不过,稍微不同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不言钱利,所以在赌博中也多不以钱财为目的。

    而是希图在自由、活跃、紧张的赌场上寻求精神上的超脱和享受,在放荡不羁的行为中充分展示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