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水平科研的医院很多,尤其是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他们的医生和科室比较缺少这种机会。
“我们的实验在发表阶段性成果时,可以适当考虑这些参与医院的情况,轮流让他们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这样对这些医院的意义会很大,可以帮助他们迅速提高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胡院士对莫怡琳这个计划很满意,“看来你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准备的很充分嘛,对你的提议,我原则上没有意见,就是不知道具体要如何操作?”
莫怡琳看到说动了胡院士,那就说明这个项目已经成功了一半,“您与科大医学院现任的杨院长熟吗?他是兼职的院长,应该还担任着cdc的主任。”
胡院士想了想,“倒是有过几面之缘,以前在会议上见过几次,杨院长倒是难得一见的实干家。”
莫怡琳也想征求胡院士的意见,“既然我们定下来成立研究所的大方向,那就要尽早开展工作了,您看是您让秘书约杨院长谈这件事,还是我帮您约他呢?”
胡院士为人十分爽快,“还是我让秘书约吧。你要约就要陪我一起去见杨院长,就不折腾你从西滨来回跑了。”
莫怡琳感激地笑笑,“多谢胡教授体恤。”
初步定下了成立研究所的大方向,两人又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讨论。
胡院士征求莫怡琳的意见,“对于研究所的专家委员会你有什么想法?”
莫怡琳谦虚地接口,“胡教授,我不是专业的心血管病医生,这件事还要以您为主。但我想我们的专家委员会是不是可以再细分一下学组,比如,心内c心外c介入c急诊,这样可以把科研更加细化。”莫怡琳之所以如此建议,是想在现在就为将来的心脏临床中心打下基础。
对此胡院士也表示赞同,“嗯,分设好学组,对我们的学术发展有利,这个提议很好。”
莫怡琳又在人员上提了一些建议,“胡教授,在专家选择上您看是不是能以北京c上海的知名专家为主,同时邀请国际专家参与?国内专家也最好是全国兼顾,避免地域过于集中。”
谈到这里胡院士都开始对这个令人过目不忘的姑娘刮目相看了,这考虑的也太全面了吧,这学经济的人就是比他们这些学医的人活泛,一个研究所在这些人眼中就像是经营一个固有的商业模式,考虑的全面又充分。
“年轻人,看到你准备的这么充分,我觉得我们的研究所好像早就存在了似的,根本就不是像现在只有个概念!”胡教授由衷地赞叹。
莫怡琳笑得稍有些腼腆,“您过奖了,胡教授,我这是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了!”
胡院士哈哈大笑,“小莫,你不必谦虚,论经营显然你是专家!”
莫怡琳也跟着笑了起来,“您是学术权威,我是经营专家,咱们的研究所也算是强强联合了,一定能成为国内最好的心血管病研究所!”
胡院士看到这样的莫怡琳也是信心倍增,两个人显然对合作都充满了期待。
莫怡琳想起了八月份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估计胡院士会去,但还是确认了一下,“胡教授,八月份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你会参加吗?”
“会去,而且今年还是我领队。”胡教授果然是去的。
“估计在那时候我们的研究所已经建立起来了,如果在这期间,我为您约一些科研合作的恰谈,你看方便吗?”
莫怡琳对研究所这件事是势在必得的,第一,她觉得科大本身就会对他们的提议感兴趣,毕竟这是一个双赢的计划,第二,如果科大无意,莫怡琳会借用爱心基金会的力量往下压一压,虽然这是她最不希望出现的局面,但她真心想做成这件事,这关系到她后面的所有布局。
“如果研究所创建成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