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0.130(第2/3页)  旺夫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家里人自然想沾光,若中举之后什么好处也没带来,免不了要背上骂名。要在扶助亲友和遵守本心之间求个平衡太难,微臣一直庆幸当年会试取中,并且在殿试上入了皇上宝眼,留在京城才避开了许多艰难抉择,要是回去乡里,恐怕早已经焦头烂额。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盖因在公堂上能铁面无私,回家之后得算上血肉亲情。”

    有些事皇帝不是想不到,他平常不会去想,没有契机。

    卫成说到这儿,皇帝才顺势琢磨一番,他在心里暗暗点头,天底下那么多贫寒学子,能出头的寥寥无几,卫成能有今天,脑子是比别人清醒多了。

    一番话下来皇帝差点忘了招他来是商议挂田一事,只顾着听他讲故事去了。

    幸而卫成知道见好就收,他又把话题绕回去,提出朝廷发告示的时候重点得放在百姓的利益上,要突出现如今出了这么不要脸的事,朝廷是为了农户们着想,提醒你们不要轻信他人,为了杜绝纠纷让他们赶紧把自己的田地拿回来。

    不要在告示上讲大道理,什么国库空虚不空虚,要养兵要赈灾需要粮食老百姓不爱听,这些事离他们太远,他们就只能看到跟前一亩三分地,很多人甚至想不到军队缺粮缺饷会危及全国。

    他听不懂,多说无益。

    卫成将他能想到的全说了,之后就出了宫,这时候,上京来申冤的几个已经有些等不及了。他们以为事情报给青天大老爷,跟着立刻就会有说法,结果等了两天还没大动静。

    其实朝廷已经在商量着解决问题了,具体方案出来之前又不能声张,老百姓没听到风声,难免会有多想的。

    就有人嘀咕“是这事儿他不早说,早知道就不该找右通政。”

    “不找右通政找谁那边就只有右通政大人最愿意为百姓做主。”

    “你不看看他们状告的什么他告的是霸占田地的举人,归根结底是说挂田的事。朝廷真要插手管了会变成什么模样难说,想想右通政是什么出身他原先也是乡下读书人,家境非常贫寒,中举之后没替族亲乡亲挂过田吗自个儿就在做这样的事,他能替你出头不怕引火烧身”

    其他人听着觉得很有道理,又道“谁让他们藏着掖着不肯说,非要先见官。”

    “那朝廷连点动静也没有,是右通政把事情拦下来了”

    “还说是青天大老爷事不关己才是青天大老爷牵连上他又和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有什么区别”

    听到这些说法,来申冤的脸色一变再变,他们跟着又去衙门口说要求见卫成,见面就问那事儿皇上知道了吗皇上咋说

    看这些人脸上写着怀疑,卫成大概猜到是什么情况,他没跟听是风就是雨的百姓计较,点头说折子早已经呈上去了,朝廷在商议对策,不日就有说法。

    “那是我的田,真是我的,还商量什么”

    卫成四平八稳答了一句“料想全国上下不止是你们遇上这样的事,估摸还有其他没胆量上京申冤的,朝廷总得一次把问题彻底解决了,等上面商议出对策跟着就会有公告法向全国各地,这事急不了,耐心等吧。”

    全、全国各地

    他们这案子怎么还牵扯到全国了

    几人从衙门出去时都是恍惚的,又瞧热闹的问他们右通政咋说其中有人把卫成那话重复了一遍,听的人脸色就变了。

    要彻底解决挂田带来的弊端,最简单是不让挂田,是这意思

    看先有些人事不关己,听说要彻底整顿,他们心里一咯噔。这日下衙的时候,卫成又遇到蹲守他的,看样子是逃着地税的人,问他朝廷是不是就不让挂田了

    心里话是朝廷从没让过,是底下人太聪明了想出法来钻空子。

    他倒是没这么说,他道“这不是我说了就作数的,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