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5.重提旧事(第1/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陆钧没有想到,他这一次讲经, 在士子们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一直到快睡觉的时候, 和他同一号房的人还在议论纷纷。听他们讲这些事情,陆钧也很有收获, 作为一个普通人, 他自然以为大魏的四方边境都是比较稳定的。更何况兖州地处中原, 没有一点打仗的征兆, 不过如今他才知道,这些年来, 北方大漠里的部族, 从来都没有停止过骚扰大魏的子民。

    孙迟虽然升班到了童生正课,但仍然和他们住在一起。他正和另一人道:“听闻数年前, 有一位姓杨的御史, 后任兵部侍郎, 总督三边的, 家父曾和他有数面之缘,他坐镇西北之时,大漠贼寇从来未敢进犯中原, 可惜后来他却英年早逝了,他死的蹊跷, 朝中还不准人随便议论, 你们都听过这件事情没有?”

    陆钧原本在案旁看书, 听到这里, “腾”的站了起来,问道:“这位姓杨的大人叫什么名字?他可还有后人吗?”

    这句话问的大家都是一愣,陆钧也觉得自己出言仓促了,忙道:“我的意思是,如此忠烈之人,若是早早离世,连个继承香火的人都没有,岂不可惜!”

    孙迟听了,思索一阵,道:“家父提起这位杨大人的时候,称他为襄忠公,想来是他的谥号吧,至于他有没有子孙,这我就不知道了。”

    孙迟说完之后,其余两人也应和了几句,表示似乎也听人提起过此事,却不知其详。常晓成见陆钧有些激动,便打断话题道:“诸位,若是边境真的烽烟再起,你们可愿意弃笔从戎,立功异域吗?”

    孙迟感叹道:“当然愿意,但是如今的朝局不比从前,就如同那位襄忠公,原本是一心为国,后来却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他死后这些年里,边境并无一日安宁。现在,已经不知道是何种状况了!”

    常晓成一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道:“那些边境的鞑子,就像当时的楚国一样卑劣无耻,贪心不足,楚国围宋,害得宋人‘易子而食’,遭殃的是老百姓!将来我要是入朝为官,我才懒得天天在朝堂上打口水仗,早晚我要学这襄忠公,为大魏平定边陲,不让大魏的子民再受这个罪!”

    说起这个,众人又议论起来,大魏这些年已经没有打过仗了。他们这些士子年轻气盛,没有经历过那样战火纷飞的岁月,对战场上的硝烟几乎都没什么畏惧,再被常晓成一煽动,更是群情激愤,一起骂起当今朝廷的不作为来。只有陆钧一个人,在黑暗中想着杨文茵的父亲的事情。想不到,他竟然真的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看来,当时朝廷特地封锁了他的死因和消息,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杨文茵不想让他们过多的知道她的身世的原因。

    但是,这些对于他来说都不算什么,他迟早会查明真相,还杨文茵,也还自己一家一个公道。

    八月份最后一场堂课完毕,陆钧他们几个出了讲经堂,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成绩。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尚源这一次很有可能就会升入童生正课了。

    另外,最近山上传来消息,范督学从京师回到山东之后,已经开始安排道试的时间了。由于蒙兴书院里大部分士子来自山东,他们对此格外关注,宗师按临各个州、府,不仅要主持道试,还要对登记在册的生员们进行考评,最终会将他们评为六等,若是学问实在荒废的,甚至会革除生员的身份。当然,书院里的生员们都没有这样的担忧,他们全都是生员中成绩最为优秀的廪生。但若是文章做得出众,在科考、岁考中脱颖而出,他们就有可能获得岁贡的资格,也就是直接被选为贡生,得到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

    入国子监学习有好处也有坏处,如今的国子监已经不比大魏朝初建之时,监生几乎没有了直接做官的机会,而且即使是能够入国子监读书,大部分士子还是想要通过科考博取功名,因为这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