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白蟑 油坊(第1/1页)  纸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油坊

    我记事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未,那时我常到油坊去。

    县城的香油都是本地自己榨的。父亲就在一家最大的油坊当工人。

    旧的土坯房,这么大的土坯房少见,是专为榨油设计建盖的。高大宽敞的碾仔间用粗大的木柱支撑着屋顶,榨油间较低矮,还有几间工人睡的房间和仓库。

    油坊的特点是:黑暗、凌乱和肮脏。

    不管外面如何风和日丽,进了油坊便像进入了牢房。土坯墙上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窗户,大概是防贼吧,只在屋顶上开了几片亮瓦(一种玻璃瓦),整个油坊就靠亮瓦采光。亮瓦又高又小,整个油坊都十分灰暗。有的角落彼此看不清面孔。

    油坊凌乱无比。油料、稻草、木棒、蒸饼箍、钉耙,水桶,木楔,绳子等东西乱七糟,遍地都是。生人进入油坊,少有不被绊得踉跄摔倒的。要熟人牵着和带路才行。

    更令人吃惊的是肮脏。油坊简直和一个大垃圾站一样。灰暗的墙壁五花门,说不清是什么色泽。所有东西都被灰尘覆盖了,大木桶盖上,竟有一指厚的灰尘。稻草、烟头、草纸到处都是。

    进入油坊,仿佛进入了一个灰暗世界。在这里什么东西都失去了本来的色泽,呈现的都是灰暗。

    县城的居民不知道他们炒菜的油是这样的地方产出来的。如果知道,怕是不能下咽。

    有些事情是不宜追根问底的,知道得越少越好。聪明人教导愚人不要乱打听乱想,说是“懞懂大吉利”。

    我到油坊去,少数时候有事,譬如告诉父亲那个亲戚来了,叫他回家吃晚饭;家里的煤烧完了,让他借油坊的胶轮板车去拉等等。多数时候并没有事,去主要是为了做那碾油的轱辘和吃花生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都为吃的焦心,居民们称为饿肚子年代。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公共食堂的碗蒸糕饭填不饱我的小肚皮。一到饿得淌清口水时,我便想起花生籽来,身不由己朝油坊跑。

    花生籽是辗碎成粉状的生花生油料。榨油的工序是这样的,将花生或者其它植物的种子,如油菜籽等用大石辗辗碎成粉状,称为辗籽;用大锅将籽料炒熟,称炒籽;将炒好的籽放在有稻草铺底的圆竹箍中,用脚踩实,包好,称为做饼;将做好的饼蒸熟叫蒸饼;最后是将蒸饼放在木榨机中榨出油来。

    我到了油坊,父亲或者其它工人便从辗籽间的大石槽中,捧出一捧花生籽来,让我吃。那滋味又香又甜,是我吃过的人间至味。我拼命吃,将肚皮撑得滚圆后,又嚷着做车。

    所谓的做车,是做辗子。在整个油坊中,辗籽的装置最宏大,一根粗大的横木一头插在木轴上,一头穿在一个两米多高,十来公分厚的圆形大石辗上。这大石辗常使我惊叹,它雪白的色泽中夹着一络络血红的石纹,光滑得能照出人影子来,不知是怎么打成的。两头水牛拉着石辗绕圈子,像驴磨面一样,石辗便将石槽中的花生辗成雪白的粉状。

    父亲将我抱在辗子横木上,我高兴得大呼小叫。可往往花生籽吃多了,绕了几圈后,心翻难过,便吐了起来。

    为了吃花生籽和做辗子,我并不讨厌油坊的肮脏凌乱和黑暗。

    但我害怕蟑螂。

    、、

    、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