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分红 不分家就等死(第1/2页)  八零年代时来运转[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近年尾, 队里的活彻底轻松了, 各家各户杀年猪熏腊肉灌香肠, 队里也要核算账目, 准备分红了。

    生产队的钱从哪儿来

    每次丰收季节,队里都会打了谷子平铺在场院里, 堆成一座金灿灿的粮食山, 这些粮食大部分都是要“交公粮”的,一般打下来直接装车送到公社的粮食所里。

    张时来生活的二十一世纪,早已取消了交公粮, 不仅不用交, 农民还可以得补助, 又叫做“粮补”, 但就这样,愿意留在农村种地的还是越来越少。

    交公粮也是可以换钱的,国家会用比较低的“公价”收购, 还有队里养的猪,到这时候都会拉去卖了,这就凑合成队里的主要收入了。

    但光这些肯定不够看, 有些生产队还会搞副业生产, 比如弄个磨豆腐的,或者油坊南方是有种油菜花的习惯的,家家户户基本都是吃榨的菜籽油。

    一斤油菜籽就能榨出四两油。

    春油菜花在九月底收获, 冬油菜花五月份就可以得, 油菜籽榨了油以后剩下的渣叫油菜籽枯渣, 压实以后做成油菜饼,兑水沤制发酵以后又是很好的肥料。

    当时的生产队班子一般九个人,队长、副队长,生产组长还有妇女组长、会计、计分员、保管员和民兵连长还有个农代表,不过没啥实权,一般是兼任的。

    干部们商定了账目,把每一家的劳动力的工分折算成钱,扣除打谷时分到每家的口粮钱,还有过年要分的猪肉钱、瓜果钱和杂七杂八的费用,剩下的才是队里大家能分到的分红。

    劳动力多的家自然分得多,劳动力少而人口多需要口粮多的家庭甚至会欠债。

    当时农村家里没什么收入,每家每户都养着鸡鸭鹅,还有猪啊,猫狗更不用提,人有剩饭就喂一口,没有就得自己钻林子里找这时的人恐怕怎么都想不到,过几十年,狗和猫吃得比现在人吃的还好

    当时男人也没什么下酒菜,如果有客人来,炒两个鸡蛋,拿茶缸子倒点白薯干酒,就能吹牛吹一晚上。

    闲话少提。

    此刻,徐根生跟其他干部一起坐在院里摆着的桌子后面,按着工分簿一个个喊户主名字领钱,喊到她爷爷名字,后面跟的数字不小“两百八十七元八角三分”。

    她爷爷笑逐颜开地上前了,搓了搓手,哈口气,领了钱还不走,站在原地蘸着口水一张张数钱。

    旁边等待的人不耐烦了,“队里难道还能坑你的钱”

    她爷爷笑笑不说话,继续点钱,点完心满意足地解开裤绳,揣进贴身的兜里了。

    见这一幕,张时来微微蹙眉,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问陈锦苏,“妈,爷爷到时候会分我家多少钱呀”

    陈锦苏心中已知道自家小五聪慧过人,再加上她性子本就软和,虽然不知道她问这个干什么,还是坦诚说了,“往年都是一百左右。”

    张时来心里打起小算盘她家仨劳力,她爸她妈还有她二哥,剩下两个小孩口粮要的又不多;二叔家只有两个劳力,她爷她奶年纪大了,老年人计工分是依次减少的,六十岁以上的就只有三四个工分一个成年壮劳力足工分是12个

    这差距可大了去了。

    但她家现在还没分家,户主还是她爷爷。

    难怪她家这么穷,她二叔家和她爷家倒过得挺滋润的。

    敢情她家几口人辛辛苦苦挣了一年全给别人做嫁衣了。

    这样不行,绝对要分家

    突然,耳边又响起熟悉的机械人声“主线任务已刷新,宿主是否需要读取任务相关资料”

    嗯

    上次的任务似乎还没有完成

    就是二哥的梦想那个

    系统终于善解人意一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