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黄河并不算远,而黄河在开德府以东是往北面上拐,因此金人很快就可以攻到黄河边。不过他们从这个方向即使渡过了河,要想攻到开封来,也还要走上千里路,要攻打数百座宋军把守的城池,因此这个方向金人抵达黄河边,并没引起很大的震动。
但依然有这么多大宋军队在金人南攻时候不战而逃,或者一触即溃,即让已经在逐步整军的王晨大怒,他亲自进宫,要小皇帝赵谌严惩这些放弃抵抗的将领,重处也包括再也不启用不战而逃者。
还好,郑州、滑州这一线对面黄河北岸的大宋军队并没如其他地方的宋军一样弱不禁风,被金人吓跑了,他们顽强地抵抗着。
九月二十九日,金军右中路军攻至泽州,泽州守军拼死抵抗,金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不可得,完颜宗翰只得令五千军士留下继续攻打泽州,余部快速往天井关进发。但在十月初五其部抵达天井关后,再次遭遇大宋军队的顽强抵抗。近八万金军被泽州和天井关的近两万宋军阻拦在太行山中。
金军右中路军攻至浚州附近后,同样遭遇宗颖所领人马的顽强抵抗。
宗颖的军队中装备了不少火器,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给金人带去了死亡的恐怖!
---------------
ps:宋朝时候黄河频繁改道,流经的地方与现在的有非常大的不同,希望书友们不要拿现在的地图对应书中所描述的地点,宋朝时候开封距黄河是很远的,找了一点历史上黄河改道的历史供书友人参考: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在今濮阳东)决口,向北改道,形成“北流”,在泥沽(今天津市东南)入海。嘉祐五年(1060年),黄河在魏县第六埽(今南乐西)决口,向东分出一支,形成“东流”,亦称二股河,在无棣北入海。此后,宋朝统治阶级内部就黄河是北流还是东流的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议,长达数十年之久。以自然条件而论,北流较为顺应河势。从防御契丹的角度出发,黄河北流,流入契丹境和淤塞北宋边境上的塘泊,均带来不利因素,即所谓“失中国之险,为契丹之利”。熙宁二年(1069年),为实现全河东流,堵塞北流,使河水尽归二股河入海。黄河单独东流入海持续了11年,又于元丰四年(1081年)在澶州小吴埽(今濮阳西南)决口,北流至天津西入海。元祐八元(1093年)又一次人为挽河东流,但没有几年,又于元符二年(1099年)在内黄决口,主流仍走小吴埽北流故道,东流尽绝,惟北流独好。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黄河最近一次改道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老蒋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