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会师中兴府(第2/3页)  大宋之荣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取在西夏其余人马集结到中兴府之前,将中兴府攻下。

    不过王晨知道,他下的命令可能迟了,这一来一回几天过去,战机有可能失去。

    韩世忠指挥艺术还是有点欠缺,如果在遭到突袭时候能认清这一点,那就不应该退守灵州,而是趁西夏军队也同样遭到重创时候,继续不惜代价北攻。

    但王晨也清楚,作为一路大军统帅的韩世忠,在己部人马遭到西夏人如此凌厉的攻击后,肯定有所顾忌,怕西夏后续人马继续增援,因此被迫退守灵州。换一个角度来说,收拾残兵,重整士气后再战,作为大军的统帅,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王晨可以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毕竟吴玠的人马正在快速西攻的过程中,从西夏人疯狂的举动上看,他们根本没预料到吴玠的人马会从东面攻来,西夏人做出的应对是倾全力抵挡我大宋北攻的大军,只要韩世忠部全力攻打,那吴玠部遭到的抵抗肯定可以忽略不计。

    王晨将他的意思急报了韩世忠,要韩世忠根据战场形势做出判断,如果形势允可,继续马上北攻。

    韩世忠是在送出遇袭的急报后的第三天收到王晨的回信,仔细斟酌并分析了新的收到的情报后,韩世忠也马上认可了王晨的分析,立即下令,全军继续北攻,不惜代价与西夏人拼杀。

    王晨的回信中没有任何斥责并要治罪的意思,这让韩世忠和他麾下的将领大大松了口气,在将这是西夏人最后的顽抗等说法告诉了将士后,将士们被暂时浇灭的士气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而在韩世忠部遭到挫折,并在收到王晨的得信后继续往北推进的时候,吴玠亲领的十万精锐骑兵,正飞驰在急袭中兴府的征程上。

    因为西夏人将所有兵力调往南面,试图抵挡从府、丰一线北攻的大宋军队,西夏的东线,防守就很薄弱,他们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抵抗。

    唯一一场规模稍大的战役,是吴玠亲自指挥数万骑兵,围歼近三千西夏军队。

    数万骑兵解决西夏三千人马是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几乎没有延缓吴玠部的进攻速度,最终他们比韩世忠部还要早一天,攻至中兴府外围。

    西夏的国土面积并不大,而且中兴府在其国的东面方向,大宋军队无论是从南面还是东面进攻,所要行经地路程并不是很远,吴玠部开始攻击的地方距离中兴府也才六七百里路程,骑兵的快速冲击,几天就可以抵达。

    吴玠所领的精锐骑兵从东面攻击而来,这是西夏人根本没有想到过的,他们新近集结的人马,在吴玠所部大军的急袭下,溃不成军。吴玠部很快就攻到中兴府城下。

    而韩世忠部在接到吴玠派人的传报后,心神大震,再令麾下人马,不惜代价快攻,争取与吴玠部一道,在西夏的勤王之师未大量抵达之前,就将中兴府攻破。

    西夏军队遭到从东面而来的我大宋军队的突袭,遭遇了惨重的损失,而韩世忠部也在吴玠部攻至中兴府外围大概半天后,对迎面阻击的西夏军队展开了疯狂了进攻。那些因为西夏人突袭而遭到了损失,失了面子的大宋将领,全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亲自带领人马不顾一切地冲杀进来。

    可怜的西夏军队,他们缴获的一些原本大宋军队中装备的炸药,还未来得及熟悉和派上用场,就再次成了大宋军队的战利品。在中兴府外围激战三天后,大宋军队在付出不小的代价后,终于将大部的西夏军队歼灭,完成了对中兴府的围城。

    只不过快速奔袭的吴玠部并未携带大量的攻城设备,而韩世忠部突前的人马所携带的攻城设备,包括云梯、没良心炮数量都是有限。如果就这样仓促对中兴府这座坚城发动攻击,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在与韩世忠部合军后,吴玠并未马上下达攻城的命令,而只是将中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