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节 合力(第1/4页)  窃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帅赤胆忠心尤为可贵微臣为吾皇圣德贺。

    络类股票有多贵他都会大买而特买的因为这就叫远见。黄石的优势就在于具有远见长生岛挣到的钱几乎都被他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了而黄石的部下对此也习以为常了。

    ……

    同一天京师魏忠贤高居在桌旁的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一张礼单他下手的厅中站着一个幕士装束的中年人魏忠贤只是扫了一眼礼单就把它轻轻地放在桌面上仿佛一点儿也没有把上面的一万两白银放在心上。

    见魏忠贤的目光转了回来那个中年人立刻再次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说道:“袁大人恭祝九千岁金安。”

    “罢了起来吧。”

    魏忠贤的语气仍然是平平淡淡的完全听不出来他在想什么。在奴酋弘历烧了抄家记录说袁崇焕家无余财之前袁崇焕在明末颇有多金的名声一般的官员仪金都是几两到几十两银子但袁崇焕无论是对熊廷弼还是对孙承宗一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的仪金以至于孙承宗他们都不敢接受。至于袁崇焕手下的谢尚政、余大成、程直本等人也都收了袁崇焕的重金平日就公开以袁崇焕的死士自居。

    魏忠贤的记性也很不错他记得前年的招募兵丁事件:袁崇焕拿了二十万两的内币去招募新兵跟着就是一通翻江倒海地折腾从广东拉了水师、从湖广拉了卫所兵最后只从广西募了数量不详的新兵一番折腾下来谁也说不清到底花了多少钱。

    最后袁崇焕自己的奏章里只报了六万两银子的帐:他招募了三千个广西士兵每个士兵付给了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正常的安家费是每人五两崇祯年提高到了十两袁崇焕报账地数字是正常的二倍到四倍)剩下的十四万两都语焉不详。袁崇焕设法推掉对这批开销地核查。还婉拒了朝廷派来的统军将领而把所有的兵马都交给他的“死士”谢尚政去带领所以到底花了多少钱、招了多少兵。都只能听袁崇焕说了算。

    这次宁远一战袁崇焕就报称他招募的士兵在坚守宁远堡时死了一千多这就又是两万两白银从人间消失了。根据魏忠贤的经验这一套手法就叫“混水摸鱼”如果不算相关人等的封口费地话魏忠贤估计袁崇焕仅仅靠这番折腾就挣了十几万两银子。

    “你不用多说了辽东巡抚的心思我都明白。”魏忠贤已经看过了袁崇焕地奏章。里面对黄石的辽阳之行也是大为称赞并深为黄石不能带回努尔哈赤的级而感到遗憾。此外还极力宣扬后金尽皆胆寒股栗接受招降已是后金上下的主流看法。

    魏忠贤心理很清楚现在袁崇焕是绝对不会去进行招降的。先黄石已经把大明的斗志鼓舞起来了朝野一片主战地声音;其次如果现在后金真的投降的话那全部的功劳也都会落到黄石一个人头上去。不会有什么人称赞前去说服后金的大臣的因为大家都认为黄石地威名足以服远;最后只有黄石这个光辉榜样一天还在辽东那其他的人就再也不可能靠军功赢得巨大的声望了。

    现在作为一个文臣唯一可能在辽东迹的机会似乎就是搭黄石的顺风车了但一天不给毛文龙增饷。毛文龙一天就不会让山东布政司和辽东都司府地文官染指东江镇的军功所以大家就是想借黄石地顺风车也根本借不到。

    下面的人又是重重地叩道:“九千岁明见万里。”

    无论是内阁、还是六部、抑或是山东布政司和辽东都司府他们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考虑但有一条却是全体文官的共识。那就是黄石必须离开辽东而且越快越好。

    这些天来。高踞在宝座上的天启总是很开心他看到的是一片光明的大好形势看到的是黄石很给他挣面子让一向对他有些微词的文臣集团都不得不赞叹自己的高瞻远瞩。但魏忠贤却感到了涌动在这风光之下的暗流这股力量是如此的充沛强大就是他魏忠贤也感到难以匹敌应对。

    “替咱家带个话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