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危局。最初他非常乐观,这完全是受了最高统帅部的影响,所以一到任之后就不免与隆美尔大起冲突,不过不久他就认清了当前局势的严重,而不能不接受隆美尔的看法。
克卢格是一个很努力的军人,他对于小型战术的知识很丰富,可是对于大规模的机动作战,却完全不懂。他对于装甲兵力的用法,就是把它们拆散成为小单位,对敌方海军火力控制下的有限目标发动正面攻击,结果逐渐将兵力消耗掉,这种办法当然是非垮不可的。
7月11日,卡昂城陷落。7月17日,当隆美尔从前线驱车回司令部的时候,中途遭到一架英国战斗轰zhà机的袭击。他翻了车,头部受了重伤,被迫离开前线进了医院。自从他离去之后,西线战场上就少了一位具有坚强个xìng的大将。而这一天盟军继续向前推进,从奥恩河(Orne)突入到卡昂、科蒙(Caumont)、圣洛(St.Lo)至莱赛(Lessay)的海岸地区。
在诺曼底,盟军正在厚集兵力,准备实行突破,情况已经是瞬息万变。可是在东线方面,我们也正遭遇着更重大的惨败。
6月22日,苏军使用了146个步兵师和43个装甲师,沿着德国中央集团军的全线,开始发动总攻,这个地区的德军是由布西元帅所指挥。苏军的攻击进展顺利,德军步步败退,苏军在主攻地区压サ只掣浇奈雇吆雍屠锛拥厍=峁侵醒爰啪氖盗几乎全毁,到?月中旬一共损失了25个师。
听到这个噩耗以后,希特勒又把他的大本营由阿卑尔沙兹伯格(Obersalzberg)迁回东普鲁士。我们所有可以调集的兵力都已经全部送上战场,以挽救这个残破的危局。布西元帅被免职,由本来充任A集团军总司令的穆德尔元帅兼任他的遗职。因为穆德尔事实上无法两面兼顾,所以B集团军就改由哈尔培上将(Col.Gen.Harpe)指挥。穆德尔本是我的旧部,在1941年时他是第三装甲师的师长。关于他的一切,我在上文中已经有过很多的描述。他是一个勇敢和勤勉的军人,对于前线的情形非常熟悉,能够获得部下的信赖,而且常常不注意自己个人的安全,他对于懒惰无能的部下是毫不宽怠的。他的行动十分坚定,一点都不犹疑。在这个时候要想塞住东线中央的这个大缺口,他实在是一个最合理想的人选。哈尔培也是一位装甲兵出身的军人,具有冷静、可靠、勇敢、坚定的美德,也算是一流的人才。由于他俩的同心协力,德军东线的危机才算是勉强渡了过去。当然,他们还需要有相当的时间,始能稳住这个局面。可是这时德国国内却又发生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变乱。
第十部分 “7月20日事变”及其后果“7月20日事变”及其后果(1)
因为苏军已经节节胜利,而我们则缺乏预备兵力,所以苏军冲入东普鲁士的危险已经确实存在。凭着我主管一切装甲兵训练学校的资格,我就在7月17日下命令,把凡是可以参加作战的学校示范部队,都从柏林调到东普鲁士勒特曾设防地区的附近,以供救援之用。
在7月18日的下午,有一位我一向熟识的空军将官向我问道:他是否可以来看我。他告诉我一个情报,新任西线战场总司令克卢格元帅,准备瞒着希特勒而与西方国家缔结一个停战协定,为了这个目的,他已经在与敌方接触中。我听到这个秘密情报之后,不觉惊骇了一大跳。我马上想到克卢格这样一个举动,将使我们这个已经危险不堪的东线,和整个德国的前途,都要受到极严重的打击。我们在东西两方面的防线,都会一下就总崩溃了,从此苏联的红浪,就会无情地把我们都淹没了。一直到这个时候为止,我从来不曾想象到,任何一位德国的将领,在领兵作战时会和敌人真正接触,而且还能够采取必要的步骤,以直接反抗国家的元首,因为我根本不相信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