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集团军群司令部,人们给我们看了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将军发给希特勒的电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时间是在11月22日或23日)。保卢斯称,无论是他,还是各军军长都认为,集团军必须往西南方向突围。诚然,要得到这样做的兵力,就要调整集团军的部署,抽调和收缩北翼部队,从中腾出必要的兵力。‘B’集团军群司令部有人断言,即使希特勒能马上同意,开始突围的时间也不能早于11月28日。问题是希特勒并没有同意……”
被希特勒提升为“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官,并受命解救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集团军的冯曼施泰因,是法西斯一位久经战场的军事头目,在德军多次掠夺xìng的远征中颇有名气。保卢斯后来对他的评价是:“这是一位知名人物,具有很高的造脂,才思敏捷,善于在希特勒面前坚持自己的见解”。冯梅lún廷少将于11月37日被任命为坦克第48军参谋长,在谈到自己由统帅部大本营前往“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之行时,他对曼施泰因本人更是大加赞誉。
“11月28日晨,我飞抵罗斯托夫,前往新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从东普鲁士乘老式容克52试验飞机的这次飞行,时间长得令人难以忍受。我们穿过被毁坏的华沙上空,越过无法通行的平斯克沼泽地和白雪皑皑的乌克兰大草原,在波尔塔瓦(这儿到处是不详的古迹,令人回忆起卡尔十二世的入侵)作短暂停留后,于当天下午到达罗斯托夫。经过这次二千四百公里的飞行,我对俄罗斯的广阔无垠,对在如此遥远的地方进行的战争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当日晚上,我就向曼施泰因元帅及其参谋长韦勒报到。从]940年在波兰视察我那个师以来,曼施泰因显得老多了,但威信也高了。与俄国人作战初期和尔后攻占克里木时建立的功绩,因此而得到的荣誉,是东线任何一位指挥员都非常羡慕的。作为实施包围战的专家,他曾被派到战线的列宁格勒地段,制定夺取俄国人这个旧都的计划。尔后,他又来到斯大林格勒附近,肩负起恢复顿河上的态势和解救被围在斯大林格勒德军集团的重任。人们都恰如其分地称曼施泰因‘是个在非常冷静的假面具下,隐藏看丰富感情的人’他派我到‘顿河’集团军群首席参谋布赛那儿去”。
他谈到结束坦克第48军之行时,梅lún廷没有掩饰其悲观情绪:“11月29日拂晓,我飞往坦克第48军指挥部。我乘飞机在沿途和飞行员一起认真观察下面的情况,耽心飞错了,降落到对方。飞机飞得很低,因此能对俄罗斯的妈妈(指顿河译者注)有一个十分完整的概念。顿河两岸是无边无际的草原,偶尔能看到一些散落在山谷里的村庄。这儿的景象使人想起北非的沙漠,只是在这里,皑皑白雪代替了沙子。当飞机降落在一个不大的前线机场时,我明白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一个新的和非常黑暗的时期开始了”。
对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围以后的形势,冯曼施泰因作了详细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中,除了些细节值得重视外,有许多东西是被歪曲了的,是不可信的。譬如,在斯大林格勒大包围圈里的德军有33万人,他却说成20万至22万人,在分析保卢斯的处境时,他又特别强调空运补给所起的关键作用,但同时又把德军在这儿所犯的错误一股脑儿推到希特勒和戈林头上。这也是希特勒的将军们在战后回忆录里论述有关问题所惯用的手法。他还谈到,作为“顿河”集团军群的司令官,他掌握的兵力不足于实施解围进攻。他写道:“……很快人们就发现,由于兵力不足,最初计划由坦克第4集团军从顿河以东的科捷利尼科沃地域、‘霍利特’集群从中奇尔河向卡拉奇发动突击来解除对第6集团军的包围,是难以实现的。诚然,可望在一个地方集结足够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于实施解围突击的也只有坦克第4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