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2 章(第1/4页)  200天大血战179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利第8集团军的大量兵力:其中有意大利步兵第3、9、52师,德国步兵第298师,意大利《3月23日》和《1月3日》步兵旅。敌军集团被分割,于12月24日全部投降,1万5千敌官兵做了俘虏。

    近卫第l和第3集团军包围并歼灭了驻在阿列克谢耶沃、洛佐夫斯科耶、加尔特马舍夫卡、切尔特科沃、上奇尔斯基等地区及卡缅斯基地区以东、克鲁日林地区的敌军。

    敌人在顿河和奇尔河上达340公里的阵线被态溃。西南方面军各部队向前推进了150至200公里,于12月24日分别挺进到坎捷米罗夫斯卡,塔钦斯卡亚和莫罗佐夫斯克以东地区。方面军备部队继续发展进巩不仅对驻在托尔莫辛和科捷利尼科沃地区的“顿河”集团群的突击集团左翼实施纵深包围,而且对北高加索的敌军集团后方也是个威肋。与此同时,这次进攻还包围了沃罗涅日方向的德围军队的右翼。西南方面军在东南方向上实施的突击,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于12月24日在科捷利尼科沃方向发起的进攻可能发展为对“顿河”集团军群整个部队的包围。

    在此情况下,敌军指挥部把要对斯大林格勒实施解围突击的部队调集到西南方面军地带。这样做首先削弱了托尔莫辛集团。该集团一直未能得到从战线其他地段撤出的、以及从西欧调来的兵团。已经参加突破封锁进攻的部队也被调离。科拉利尼科沃集团的德军坦克第6师撤出了梅什科瓦河一线的战斗、被分别调到顿河中游,莫罗佐夫斯克及塔钦斯卡亚地区。

    曼施泰因写道,局势迫使“顿河”集团军群指挥部必须削弱其顿河以东的部队。“实施这些措施不能再无限止地拖延下去了,因为,12月24日,在霍利特集群前线出现了危急形势。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坦克第7师溃败后形成的缺口,被敌人的3个坦克军和机诫化军利用来实施突破”。他说,这三个军中有两个已经向为保卢斯第6集团军提供补给的莫罗佐夫斯克和塔钦斯卡亚空军基地逼近,而另一个军则攻进“霍利特”集群部队的后方。曼施泰因还写道:“12月23日下午,集团军群指挥部不得不忍痛决定,往自己的左翼派调必要的兵力,以改善这里更加危险的态势。指挥部命坚守奇尔河下游前线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将坦克第48军司令部和坦克第ll师从该集团军地段上抽调出来,利用它们恢复西侧的形势。坦克第4集团军要派出一个坦克师(坦克第6师作者注),接替它们去占领奇尔河下游的防线,若没有它们,要守住这段战线是绝对不可能的。第二天就证实了这一决定是多么必要。我们的塔钦斯卡亚机场失守了。这就失去了给第6集团军提供后勤保障的条件。直到12月28日,我们才重新夺回塔钦斯卡亚机场”。

    在“霍利待”战役集群编成内有新组建的《普费费尔》集群。该集群在斯科瑟尔斯卡亚地域实施防御。

    X沙伊贝特写道:“一直往西到斯塔罗别尔斯克地域形势都十分危险。在这个宽达150公里的地段上,实际是个缺口,这里任何有组织的抵抗都没有。离这儿不远,意大利第8集团军右翼残余,被击溃的意大利《斯弗尔切斯卡》、《契列列》、《托里诺》、《波苏比奥》等师的几千士兵以及罗马尼亚的部队和已经一蹶不振的德军步兵第298师在第29军军部指挥下,在为自己存亡奋战。调集到米列罗沃的山地步兵第3师被围,只有斯塔罗别尔斯克附近的坦克第19师经过多次激战才阻止了俄国人的楔形队的突击。在中间地带,敌人已出现在离弗尔赫什塔特(别拉亚卡利特瓦)、卡缅斯克沙赫京斯基和伏岁希洛夫格勒附近的顿涅茨河渡口不远的地方。

    这样一来,敌人离罗斯托夫只有150公里,而在其前方已没有多少德军。这里应该指出,目前,从这往东约400公里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