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兵力的无情打击。空中封锁组织得十分严密。12月,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敌数百架运输机被击落。苏军在压缩合围圈的同时还占领了德军机场。敌空军基地到第6集团军降落场的距离原是200公里,以后延长到300公里,最后达450公里。
被围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困内的保卢斯部队无论在地面,还是在空中,都与外界完全断绝了联系。各分队、兵团的弹yào和粮食补给实际上完全停止。敌人不得不节省子弹、pào弹和地雷。他们缺乏进行战斗行动最急需的物资。口粮也极少,每天粮食定量为100克。士兵口粮中,马ròu成了最好的食品。为了充饥,德国人只得杀狗、捉猫、抓乌鸦。除此之外,一直没能领到冬装的敌军遭到了严寒的猛烈袭击。(1月份气温达到零下25度到零下30度)。
德军上校丁勒是这样描述被围困的第6集团军的惨状的:“每天夜里,我们坐在土屋里,仔细倾听马达的隆隆声,努力猜想,这一次有多少架飞机飞来,给我们送来些什么东西。从一开始,我们的粮食就十分紧张但我们谁也没有料到,我们很快就要长期忍受挨饿的痛苦。
我们什么都不够:粮食不够,pào弹不够、而且主要的是燃料也不够。假如有了燃料,我们就不会冻僵,而我们的供给只能保障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范围内。木柴要用汽车从斯大林格勒运来,可我们的汽油奇缺,所以很少去城里拉燃料,我们的土屋里当然就寒冷得很。
1942年圣诞节前,部队每人每天发1百克面包,圣诞节后,连这份口粮也减少到50克了。又过了一些时候,连这50克口粮也只发给直接进行战斗的部队,团以上机关基本上不发面包了。其余的人只能喝稀汤。人们把骨头煮了又煮,想尽量把汤做得稠些”。
德国法西斯的有生力量遭到了巨大损失,因苏军和苏航空兵的积极行动,以及饥饿、寒冷和疾病jiāo加,德军每天减员1500人。“第6集团军完蛋了,现在什么也救不了保卢斯。即使有人能用某种奇特的办法取得希特勒同意突围的许可,或疲惫不堪、半饥半饱的部队冲出了俄国人的包围圈,但也没有jiāo通工具能使他们沿冰层复盖的草原撤往罗斯托夫。那么,行军时,集团军就会重蹈拿破仑士兵从莫斯科向别烈津诺河彻退时的覆辙,将遭到覆没”。
尽管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敌人仍准备进行长期和顽强的防御,并为此继续设立严密的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配系。保卢斯执行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绝对命令。希特勒宣称:“我们绝不从这儿撤退应成为狂热的宗旨”。他在12月28日的第2号作战命令中也提到了这点:“我们像以前一样,坚持将第6集团军留在他们的要塞里,并为拯救他们创造先决条件”。
元旦那天,被围集团司令收到了元首亲笔签署的电报。电报再次强调希特勒“决不会让伏尔加河的勇士们听天由命,德国有办法来帮助第6集团军突围”。类似的保证已失去了以前的效力。战斗还在继续,但战斗是否适当这样一个问题越来越经常、越来越尖锐地摆到了德军官兵的面前。
怎么解释即将战败的敌人的顽强xìng呢?是德国法西斯的政治威望吗?是师守斯大林格勒城下战线的战略必然xìng?保卢斯作为第6集团军司,在被围初期提出了要求,要让他“行动自由”,并在“必要时”向西南实施突围。但是,他没得到达个权力,而以后的形势本身就将这些企图全部排除了。要保全救万名土兵的生命就只有投降,否则就继续顽抗到“最后一名士兵”。德部最高统帅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一条路。这导致了斯大林格勒城下的集团要注定灭亡,等于给他们判了死刑。
应该论采取这一决定的动机,既有维护威望的一面,又有战略目的一面。德军统帅部把苏军兵力牵制在斯大林格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