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3/4页)  伊拉克,在死神脚下挣钱309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员好心,指点我们找到了一家负责伊拉克救济事务的联合国工作服务点,但是我们走上前去表明来意时,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出于安全考虑,车队拒绝外来人加入。大概是怕我们中混有恐怖分子卧底,渗透进车队搞破坏。

    这样连续碰壁直到了第三天,我们还是回头找娘家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大使馆的秘书悄悄告诉我们一个消息,新任大使孙必干先生正筹备去伊拉克考察复馆重建工作,三天之后即可成行。于是,我们作为战后第一批进入伊拉克的中国人,和孙大使一起进入了巴格达。

    落实了这个消息,我和小何心里感觉有了着落,这才有心情观察起周围。约旦的天气十分凉爽,空气干燥、舒服。日后我们多次往返约伊两地,迎来送往,有很多机会在约旦逗留伊拉克的天气,实在不适合人类居住。

    我们在约旦的短暂逗留期间,也不是没有收获。我们打定主意瞎逛,没想到逛了一天就觉得无聊,问出租车司机,在安曼可有中国人可以介绍给我们认识一下。不知这个司机是否误会了我们的意思,非常狡黠地笑了一笑,给了我们一个中国女子的名片。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在安曼的中国女人玛利亚。

    我们按照名片上的号码打电话过去,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国来的,这两天比较闲,想找中国人聊天。对方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玛利亚是一个中年fù女,非常高,非常胖,保养得很好。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度过了愉快的两天。

    玛利亚来约旦有一段时间了,人头和当地情况都比较熟悉,她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中国人在约旦生活的情况。原来,大多数来到约旦做生意的中国人,景况都不是太好,有些异乡打工的小姐妹,在工业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如此辛苦劳作大半年,钱才刚刚够给劳务输出之类中介公司的介绍费。还有摆地摊的,挨家挨户做推销的,生意也不好做,还经常被当地警察骚扰(难怪秃头警察耀武扬威地吓唬我们),不久前还有两个摆地摊的同胞被约旦警方拘留他们拘留不管饭,部分华人只好发动募捐后来我们才知道,在约旦,只要jiāo钱,什么都比较好办。约旦没有遣返制度,签证超期只罚款,一天1个J.D,合12元人民币。到了后来,我们签证超期,也免得麻烦去办理延期手续,jiāo罚款算了。国家那么穷,罚款也是项不小的收入。

    玛利亚知道我们要去伊拉克,有些吃惊,但更多的是理解她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姓马的上海人。马先生在约旦生活了十几年,刚到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工作,筹了一点小本钱,在浴缸里做豆腐,卖给保税工业区的中国工厂,竟然也做得发了财,人称“马豆腐”,一个月能有1万美金的收入,成为贫穷的约旦的创业神话。

    虽然初到约旦,但是看到听到的事情却很多。我和小何同时开始意识到,异乡求生的艰难与希望。有时候我在想,万一进不去伊拉克怎么办,能不能在约旦也做成马豆腐这样的事业?还有玛利亚,我一直不知道她是做什么职业的,而当初约旦司机把她的名片给我的时候,那个狡黠而暧昧的笑,更是让我费解了很久。

    在玛利亚的房间里放了很多年轻女孩的照片,有很多是和阿拉伯人的亲昵合影。她介绍说,这些小妹妹是她从东北带来的,但是她并没有向我们引荐。

    到了第五天,我们要出发了,大使馆给我们找的包车是250美元一趟。之前玛利亚替我们找到了150美元的车,我们没敢坐,谢绝了她的好意。

    7月16日,我们的车队,一共4辆车,包括大使和中建等公司的员工在内,当天晚上12点从安曼出发,在约伊国际公路约旦一侧的破旧路面上颠簸了5个小时,于翌日凌晨早上5点顺利抵达约伊边境,等待天亮边境开放。那次是孙大使首次在战后进入伊拉克考察大使馆被破坏情况,也是我怀揣梦想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