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1/4页)  伊拉克,在死神脚下挣钱309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个在英国出生的伊拉克人,出身名门,家大业大,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论是外表还是xìng格,都具有鲜明的犹太人特色我们怀疑他有犹太血统,但是没敢问,谁知道他是不是潜藏的以色列间谍呢?我们向他提起中餐,他很感兴趣的样子,找我们要方案。我们写了一份又一份,中心议题就是,阿拉伯餐厅是以羊ròu为主的单一特色,并不适合欧美人士的饮食习惯,如果改做中餐,档次可以提高,竞争力得以加强,钱可以赚得更多。

    当时,我和小何盯准的是安德鲁斯公寓旁巴勒斯坦和喜来登两座5星级酒店的外国记者,准备赚他们的钱。我们得意地计算了记者的流量:两座5星级酒店1000多人的总数,按照10天来一次的频率,一天来100人吃饭,1人消费5美元,日营业额可以达到500美元。按照饮食行业利润对半的规律,我们每天可以赚250美金!这个诱人的前景也成功地煽动了老板伊斯麦伊的热情不过虽有热情,他也充分地让我们领教了阿拉伯人的稳健风格区区一个餐馆的合作,我们天天跑,居然用了一个月才谈下来,经常头天说的内容到第二天又重复说,像得了健忘症。好不容易签下合同,我和小何已经对和阿拉伯人谈判产生了深深的恐惧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老外对“欧佩克”如此头疼了那可是一群阿拉伯的谈判专家啊!

    当时,按照我们和伊斯麦伊的合作协议,他提供经营场地、水电、服务员、杂工,我们提供管理、厨师,利润六四分成;合作期限为1年,但设定了3个月的试验期,在3个月结束后如果生意不好或合作不愉快,任何一方都可以终止合同。当时订立这项条款的目的就是以安德鲁斯公寓为跳板,不想另有高就之后就玩人口失踪的游戏,给中国人背上没有信义的恶名。

    我们在出国之前,就已经和厨师商量好了,底薪是人民币3000元,另有提成。在战争地区来看,这个工资不算高。当初在国内招聘的时候,根本谈不上什么吸引力,报名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一听我们没有任何基础就直奔巴格达,几个厨师都吓得落荒而逃。

    后来多亏了我的连襟老梁,他在武汉一冶上班。我在不抱希望的情况下找他帮忙留意,谁能想到,不到一周他就替我找好了人原来他所在的一冶曾经在伊拉克有建设项目,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两个厨师就在伊拉克干过,算是熟门熟路的老伊拉克了,所以立马答应下来了。

    惟一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约旦。8月下旬,餐厅进入前期筹备阶段,我和小何赶赴约旦接厨师。在安曼遇到了一个中国人,她有几家餐厅,准备结业。对我们来说,这真是个好机会大量调味品,炒菜锅(我们用了1个月时间找遍伊拉克,除了平底锅,找不到一个中式铁锅),还有轧面机,我们可以用比较好的价钱拿下。同是炎黄子孙,异乡相逢,聊天聊得也很愉快,谁也没有想到,她来自台湾,和我们jiāo谈之下,得知我们来自大陆(开始她大概以为我们是香港的),居然犯了脾气,宁愿把东西卖废品也死活不愿卖给我们。气得我大骂:我是抱你们家孩子跳井了啊!

    后来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了,我们渐渐了解到,在海外很多地区,大陆和台湾人的jiāo流都面临着很多障碍多数时候,是互不搭理的。

    黎明前的黑暗 2. 无冕之王赖账

    2003年8月28日,我们在巴格达的第一家中餐厅借助安德鲁斯公寓的壳资源,历经冗长的酝酿,终于成功开张了。开业之初,我们是瞄准了遍布伊拉克铺天盖地的外国记者的钱包可是很快就发现,这是个失败的策划。那些老外记者身处战区,基本就是准军事单位。驻伊的新闻单位,至少会有一个记者镇守指挥电话。平日里,他们收买大量伊拉克线人,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指挥自己手下赶赴现场宾馆大堂里,满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