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附录。]。”英国一方面拒绝向中国提供援助,另一方面继续向日本输出军需物资。张伯lún还企图借助德国的力量调停中日战争,在远东实现英德日合作。
张伯lún的绥靖政策,使日本的侵略野心急剧膨胀起来,英国想以承认日本侵华的既成事实来换取日本承认英国的在华利益,但由于日本的目标是要独占中国,所以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11月3日,日本占领武汉和广州之后,近卫首相发表了第二次对华声明,公开表明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决心,使英国当局如梦初醒,大为震动,开始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对付日本的扩张。
1938年11月16日,英国副外jiāo大臣巴特勒宣布,英国正在研究对中国提供贷款,修筑滇缅公路。1939年3月8日,英国财政大臣西蒙宣布,将由英国的汇丰、麦加利银行同中国的国家银行共同设立1000万英镑的外汇平准基金,促进英国的对华贸易和投资,这对于日本要“设法造成法币的崩溃……在财政上使中国现中央政府自行消灭”的yīn谋是个很大的打击[注:伍德沃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对外政策》,lún敦1962年版第96~97页。]。”英国还加强同法美的军事联系,三国在新加坡举行关于远东防务问题的对策会议。1939年1月14日,英国照会日本,表示英国“既不接受,也不承认日本以武力在中国造成的局势[注: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194l~1945》上册,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英国的对日政策虽然呈现出强硬的举动,但基本倾向是加紧与日本讨价还价,在欧洲局势日益紧张的时候,避免与日本公开对抗。
1939年欧战bào发,英国远东的防务大为削弱,出于战胜德国和避免两线作战的目的,英国对日本一再谋求妥协。表现在:第一,允许日本通过英国的海上封锁从德国购买战略物资。凡是日本迫切需要的,都获准通过英国海军封锁线海运到日本[注:同上,第88页。]。第二,从中国撤走驻军。欧战bào发后,日本宣称jiāo战国的军队和军舰驻在中国,可能造成“不幸的事件”,力劝各国自动撤走军队。德国在中国没有驻军,矛头显然是指向英法。英国随之宣布撤走在长江的5艘pào舰和华北的大部驻军。第三,签定天津协定,表明英国在政治、经济上接受了日本在华北的独占地位。
1940年6月,法国败降,英国远征军损失惨重。日本利用英国在欧洲的军事失败,为了切断中国外援,动摇中国人民抗战信心,解决中国问题,要求英国采取措施,停止通过滇缅公路把战争物资和某些其他种类的货物运到中国,否则将对英日关系产生严重影响。新任首相丘吉尔认为:“在目前新形势下,我们不应该为了声望而招致日本的敌对[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lún敦1947年第1卷第204页。]。”7月17日,英日达成协议,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
自中日战争以来,日本封锁了中国的海上jiāo通,外援主要通过滇缅、滇越和中亚到新疆三条路。其中滇缅路承运了从美国输入的武器弹yào的38%,从苏联输入的37%[注:胡德坤:《中日战争》,第189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因此,关闭滇缅路意味着切断中国外援。此外,这个协议还附有秘密备忘录,约定在这三个月期间要做出特别的努力以在远东导致和平[注:同上,第194页。]。英国关闭滇缅公路的做法和图谋策划远东慕尼黑的yīn谋,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世界舆论的关注。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指出:这是英国政府又一次助长日寇侵略中国的举动,这是英国政府又一次对中国邦jiāo采取不友好的态度和牺牲中国利益。我们,并代表中国人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