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1/4页)  中国远征军史42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毛选》合订本第934页。]o”中国人民独立的英勇反抗斗争,有力地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迅速占领中国的狂妄计划。

    日本参谋本部早在1933年就制定了对苏联作战年度的计划。但由于苏联在远东地区加强战备,也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沉重打击,日军到1935年伤亡总数累计达16万9千余人[注:井上靖:《昭和五十年~日本新书8》,第81~82页,1976年东京版。],因而不敢再轻举妄动。“关东军迫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整体对苏战略体制,始终也未得到进展[注:信夫清三郎:《日本外jiāo史》下册601页。]。”

    随着世界法西斯主义的泛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形成军事同盟。1940年9月,三国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日本承认德国、意大利在西方“建设欧洲新秩序”,德、意承认日本在东方“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他们合伙制订了一个从中国北面经过西伯利亚,从中国南面经过印度洋,把欧洲战场同亚洲战场直接联系起来的战略企图,通过这样一个联合军事行动,来达到它们征服世界的目的。

    早在苏德战争bào发前夕,希特勒就对日本访德考察团团长山下奉文大将说:“希望尽早返回日本,请日军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注:《历史与人物》1978年第8期第43~44页,日本中央公论处出版。]。”苏德战争bào发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又电示驻日大使奥托:“用你所能运用的一切办法,希望努力使日本尽速参加对苏作战[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第361页。五十年代出版社1953年版。]”。在德国的怂恿下,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1941年6月下旬的日军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上,力主对苏开战,协同德军夹击苏联。当年7月,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为实施“北进”计划做准备。然而,当时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左火右田)俊六极力反对,告诫日军大本营不要把“处理中国事变这个根本忘了[注:日本防卫厅战史研修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54页。]”。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时,苏联处于十分危急的时刻,尽管日本看到了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但力不从心,未能如愿。日本大本营参谋总长杉山元指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正用于中国”,再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注: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一册第153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只有“德苏战争演变为对帝国有利的情况下,才使用武力解决北方问题[注:同上,第155~156页。]。”máo zé dōng曾指出:“由于苏联的强大,由于日本在中国战争中的大大削弱,它不得不停止进攻西伯利亚的原来计划,而对之采取根本的守势[注:máo zé dōng:《论持久战》,毛选合订本第477页。]。”客观上,这种局面的出现,使苏联摆脱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从容地把东部地区作为巩固的后方,全力投入苏德战场。可以说,日本放弃“北进”,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抗日战争紧紧地束缚了日本侵略者的手脚,使其yù罢不能。

    苏德战争bào发后,1941年7月2日,日本召开了御前会议,正式通过了《适应新形势演变帝国国策纲要》,决定“不论世界形势如何转变,帝国将坚持‘大东亚共荣圈’的方针。依旧为处理中国事变而迈进,并……继续向南方的扩展[注:《太平洋战争史》第3卷第253页。]。”这次会议最后放弃了“北进”计划,而确定了南进战略。早在1940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就已经迈出了南进的第一步。“南进”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攫取美、法、荷在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