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 章(第1/4页)  中国远征军史42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对华政策的总目标是巩固占领区,以使从中国抽调兵力加强太平洋战场。日本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有末精三指出:“中国问题的重点是粮食,物价和共产党三大问题。”[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战史丛书昭和17、18年的中国派遣军》第406页。]具体地看,1943年日本对华政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加强汪精卫政权,保持对guó mín dǎng政府的压力和围剿解放区。

    1943年2月27日,日本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认为:“重庆抗战力低下”,但相信美英会取得胜利,因而在现在的形势下可能会进行消极抗战。”[注:《战史丛书66,大本营陆军部6》第233~234页。]因此,会议决定对guó mín dǎng战场维持现状,只在安庆、信阳、岳阳、南昌之间发动作战,以确保岳阳以下的长江畅通。1943年9月,日本决定在太平洋战场退守“绝对国防圈”,在年底从中国战场抽调5个师团调住太平洋战场,另抽5个师团作为大本营预备队。这样,日军对guó mín dǎng战场的作战次数进一步减少。因而1943年7月,guó mín dǎng发动了第3次fǎn gòng高潮,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维持guó mín dǎng一党专制,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揭露和斗争,以及全国人民的反对,guó mín dǎng才被迫停止了fǎn gòng高潮。guó mín dǎng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全面好转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实力,抢夺胜利果实,继续消极抗战。此外,guó mín dǎng政府还指使部分官兵投降日本,改编成伪军。在战时,协助日军对解放区进行“治安战”,战后则抢占胜利果实。至1943年8月,guó mín dǎng政府一批高级官兵[cdhyy注:原书如此。]和58名高级将领,50万军队相继投敌。

    在1943年里,日军相继向武汉、岳阳、沙市三角地带发动了“江北歼灭作战”,向洞庭湖至宜昌间的长江南岸地区发动了“江南歼灭战”,广德会战、常德会战。在上述攻势中,中国军队都未能有效地阻止日军的进攻,日军主动进攻多,guó mín dǎng军队主动进攻少,日军取胜多,guó mín dǎng军队取胜少,说明这个时期guó mín dǎng正面战场确实是消极被动的。

    1943年,日军在华作战的重点是解放区。1943年3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指出:“中共军队不仅在华北,而且在全中国都妨碍日军的行动,因而要“加以铁锤般的打击。”[注:《战史丛书50,华北的治安战》第337页。]5月中旬,日参谋总长杉山元在视察华中日军时要求扩充特务机构,以加强对解放区进行“治安战”。8月28日,日本中国派遣军在作战大纲中规定:华北方面,要在今年秋季摧毁中共军队的根据地。于是,1943年日军继续对解放区进行残酷的“扫dàng”作战。

    日军在1943年先后向解放区发动了“冀西作战”,“北岳扫dàng作战”,“太行作战”,“沂蒙山区扫dàng”。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外线结合,展开了积极的反扫dàng斗争,不仅粉碎了日伪军的扫dàng,恢复了解放区,而且还使抗日根据地有所扩大,为1944年的局部反攻奠定了基础。

    五缅甸沦陷后国内的政治经济

    日军占领缅甸后,1942年6月,日本驻缅甸占领军司令饭田祥二郎将军宣布在缅甸成立日本军政机构,各级行政机构的工作由日军司令部负责监督,建立起了军事殖民政权。饭田还宣布:在战争胜利结束以后,缅甸将获得自由,缅甸必须准备长期战争,并为战争动员一切资源,违者将由军事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