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页。]马歇尔还威胁英方说,除非发动“安纳吉姆”战役,否则太平洋地区随时都可能出现迫使美国遗憾地撤销在欧洲战场上承担义务的不利形势。在此基础上,英美两国首脑同意最迟于1943月11月底实施“安纳吉姆”方案。该方案规定:中国军队在缅北进行地面进攻,重新打通滇缅路。美国派地面部队配合行动。与此同时,英国海陆军在缅甸南部实施两栖作战,收复仰光。罗斯福和丘吉尔分析了战争的局势,认为本年内盟军从地中海进攻巴尔干半岛可望成功,美军在南太平洋的战争也将取胜,届时可调动一部分海空军到孟加拉湾登陆仰光,打通滇缅路,进而收复缅甸。
1月23日,英美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两国参谋长向罗斯福和丘吉尔递jiāo了“1943年作战方针”报告,强调以对德作战为主,在地中海方面攻击西西里岛,而“在太平洋及远东方面的军事行动将继续进行,其目的为维持对日本的压力,……在不影响安纳吉姆计划的前提下,如尚有多余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可拟出进攻马绍尔群岛及加罗林群岛的计划,并为此进行准备。”[注:同上,第1024页。]这个计划得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批准。1月27日,斯大林收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信,向他通报卡萨布兰卡会议的精神。其中写道:英美盟军在太平洋的打算有在近几个月内把日本从拉包尔赶走,乘胜向日本推进,“我们还打算扩大我们在缅甸的军事行动的规模,以及重开对中国的供应线。我们打算立即增强我们在中国的空军力量。”[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1卷,第83~84页。]但是对日本的攻势不能影响对德作战。
卡萨布兰卡会议制定了反攻缅甸的“安纳吉姆”方案,并决定了实施的时间,对中英美三国配合反攻缅甸,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应该看到,在美英先欧后亚世界战略指导下,缅甸和远东太平洋战争的发展,取决于欧洲战争的变化。
加尔各答中英美三国军事会议:
卡萨布兰卡会议后,罗斯福为了争取蒋介石参加战役,派美国空军司令阿诺德,陆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布里萨默维尔及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英国代表约翰迪尔爵士组成的高级代表团到中国,向中国政府通报会议精神,与蒋介石磋商缅甸反攻问题,通知中国政府将于2月在印度加尔各答召开中美英高级军事会议,研讨反攻缅甸的具体措施,蒋介石欣然同意。
1943年2月9日,中美英三方在加尔各答举行会谈。中方出席会议的代表是何应钦和宋子文、朱世明、杜建时等人。英国代表是迪尔和韦唯尔。美国代表是阿诺德、萨默维尔。史迪威以双重身份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三方一致同意实施安纳吉姆计划,但不久就风云突变了。在商讨反攻缅甸的具体安排时,中国代表何应钦反复强调海空军协同作战的重要xìng,说明缅甸作战必须要有足够的海空力量,从南北两路实行海陆夹攻,才能胜利。这一点得到英美代表的同意。随后,何应钦又提出具体的作战方案:中国准备派10个师自滇西向密支那进攻,2个师由印度向雷多前进,会师于曼德勒。他还向英美代表介绍了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的集结和整训情况。英国代表也说明了进行海上作战,攻占仰光,配合中国缅北作战准备的兵力兵器及战略方针。三方一致同意各方协调,实施安纳吉姆计划。韦唯尔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大家一致同意剩下的事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战役的准备工作。”雨季一结束,就立即发起进攻。
何应钦回渝后,将会议情况报告蒋介石,“蒋很满意,随即着手调动第2军、第71军向滇西集中,准备11月决战。”[注:《文史资料选辑》第57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78年版第193页。]说明中国对实施安纳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