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4 章(第1/4页)  雄关漫道429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前,把他们手中的野花放到坟头上。

    小小的坟头上堆满了美丽的野花。

    杨连根对号手一挥手,号手运足力气,吹出舒缓的号声……

    号声中,杨连根对着坟头举手敬礼。在他身后,战士们也都举手敬礼。杨连根的眼里已经没有了泪水,他的神色是坚毅的。

    杨连根又率领后卫连,继续向前走去。他忍不住回回头,那座布满鲜花的坟头已被他们甩在身后。小杜靠近杨连根,小声问:“杨排长,罗连长的粮袋呢?”

    “在我这儿。”杨连根从腰上解下那条粮袋,他们走到避人的地方,杨连根解开袋口的绳子,突然惊呆了!

    他挖了两下,里面竟然全是黄土!二人面面相觑,愕然不已。见有人朝这边走来,杨连根想了想,急忙封好袋口,把粮袋紧紧绑在腰上。

    全连战士都围拢过来了。杨连根拍拍腰上的粮袋,笑一笑,说:“同志们,连长的粮食,全在我这儿呢!满满一袋香喷喷的炒面,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候,我就发给大家。希望大家听我的指挥,咬牙往前走,一个也不许掉队!”

    小杜说:“我们都听杨排长的,快走啊!”

    几十号人期待地望着杨连根,抬脚向前走去。杨连根走在最后面,他身上背着两支qiāng。显然,他接替了罗扬。

    雄关漫道 第三部分(1)

    这天傍晚,红军总部人员在一片大水洼附近宿营。朱德突然冲妻子康克清要针线包。康克清翻动她的小背包,不解地问:“老总,你要缝衣针干什么呀?”

    朱德望着不远处的水面,沉思着。康克清拿出一枚针:“还好,找到了,给!”朱德接过针,放进嘴里,用牙咬着,弯成鱼钩:“还有线呢?”康克清明白了,老总是要钓鱼,她笑了笑,又去翻背包。

    朱德做了个简易的钓鱼竿就去钓鱼了。草地里的鱼长不大,一般只有手指大小。朱德忙活了一个时辰,还算不错,钓到了五六条小鱼,最大的一条像一支钢笔大小。他把鱼放到搪瓷缸里,吩咐康克清和警卫员小赵抓紧熬鱼汤。他亲自去找柴火,忙活了半个时辰,搪瓷缸里咕嘟咕嘟冒出的热气有了香味了。他又说,再多熬一会儿,鱼汤浓一点才好。

    康克清和警卫员小赵心想,老总看来是饿坏了,也馋了。哪知老总却突然说:“克清,一会把这碗鱼汤,端给弼时同志的夫人陈琮英同志。”

    康克清这才醒悟过来,点点头。

    朱德说:“弼时两口子,为革命献出的太多了。前面两个孩子,一个不幸死去,一个送了人。在甘孜时,弼时见了孩子,就想抱一抱,那眼神告诉我,他是真想孩子啊……小远征生在草地里,说什么这回也得把这孩子养活啊……”

    康克清专注地熬着鱼汤,她叹口气:“唉,要是再有点盐巴就好了。”

    搪瓷缸下面的火渐渐熄灭了。小赵说:“老总,熬好了,我去送。”康克清想了想:“小赵,还是我去吧。”朱德赞许地点点头。康克清端起鱼汤往任弼时等人宿营的地方走去。

    第二天上午,康克清不放心,又去看陈琮英和孩子。不大一会儿,她兴奋地跑过来,老远就说:“老总!好消息!琮英有nǎi水了!”

    朱德欣慰地笑了,他拍着大手:“好啊,孩子有救了!”

    快要走出草地了,草地上最后的行军显得异常艰辛,大家的体力消耗得快到极限了,不断有人倒地,一声不哼就死去了。任弼时的身体时好时坏,他瘦得成了一把骨头,即便如此,晚上他仍然是点着蜡烛看书,或者写文章,有时找人谈话,一点都不爱惜自己。白天行军,人们只好用担架抬着他。担架员小毛两年来一直跟着任弼时,小毛和另一个担架员小陈抬担架的水平高,走起路来不摇不晃,首长躺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