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未获结果。可是日军愈迫近南京,这一个问题也就愈见其急切,终于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筹备难民区的进行事宜,希望能够获得中日双方的承认与尊重,这委员会产生了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其主席为德商雷伯(John D.H.Rabe)(委员会详细名单见附录之四),与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密切合作(详细名单见附录之四)。
这二十余位公正勇敢的人士,实在值得称道,所有南京的居民以及各国侨民均已纷纷设法逃避,他们却不顾该国使领馆的劝告,仍愿居留危城。后来发生的种种事态,其xìng质之严重,固非他们当初意料所及,可是,他们都是富有经验学识的人士,对于自身所处地位的危险,当然早就洞察无余,他们的勇毅、大公无私、热诚,以及不辞赴汤蹈火来拯救难民的决心与精神,将永为本书的读者所敬佩。
南京难民区的面积及其位置,详见第三页附图。难民区国际委员会致日本当局及其他机关的许多信函,择要载入附录之四。日本当局从未有过书面答复,只在口头上偶尔表示不负责任的承认而已。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即在日军冲破了上海方面中国防线的一个月以后,日军攻入南京中国的首都。这不失为近代战史上的一个伟绩。可是,日军在占领区域内的暴行,却把这伟绩打下一个极大的折扣。当日军进攻南京的时候,日机曾散发传单,宣称“日军将尽力保护良善的人民,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十二月十日,日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大将在劝唐生智将军不战而退的传单中,也这样说:“日军对于抗日分子虽然苛酷无情,但对于非武装的平民与不怀敌意的中国军队,则采取宽宏和善的态度。”日本军队对于自己的诺言,究竟履行到什么程度,下面的事实可以显示出来。这是南京一位最受尊敬最有声望、态度极为公正的外侨,于十二月十五日写给上海友人的一封信,把日军占领南京后几天内的情形,加以扼要而明白的叙述:
“南京的日本军队已经失去了声誉。日本军队本有极好的机会获取中国人民和外侨的尊敬,这机会也给他们抛弃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撤离南京时,秩序确多紊乱,日本一向夸耀它是有秩序有组织的国家,所以当日军攻入南京时,曾有许多人表示宽慰,并以为战争的紧张和空zhà的危险,可暂告结束。中国军队从南京撤退时,实际上大部分的市区,并未受严重的损毁,可是其紊乱情状已造成一种恐怖空气,现在这种恐怖也可解除了。
“但在日军进城后的两天之内,整个的希望是幻灭了,连续不断的屠杀,大规模的经常的劫掠,侵扰私宅,侮辱fù女,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外侨目睹街道上堆满了平民的尸体。在南京中区,几乎每两条横街间必有一具尸体。其中一大部分是十三日午后及晚上日军入城时或被qiāng杀,或被刺死的。任何人如因恐惧兴奋而奔跑,任何人在黄昏以后如为巡逻日军所执,都有就地qiāng杀的可能。这暴行实在是无可辩解的。在难民区,在其他地方,都是如此。若干外人和有地位的华人曾目睹这些暴行,有些刺刀的伤痕,非常残酷,简直是野蛮人的举动。
“未及退出的中国士兵,都已抛弃了qiāng械,有的则已卸去了制服,但日军大肆搜捕,捆绑在一起而加以qiāng杀。据我们所知,除了行将就戮的散兵和暂充夫役的华人外,日本军队里面没有中国士兵的俘虏。日军曾强迫华警从难民区的一个宅子里,拉出四百个难民,每五十个人排成一个行列,来复qiāng和机关qiāng手押着前进,他们的命运不言而喻。
“日军进城后,对于重要市区就进行有计划的破坏工作,大小店铺,无一幸免,且由日本军官从旁指示。日本士兵最需要的是食物,但如有其他好东西,自然也弃之可惜。大批赃物,日本兵自己拿不动,就强拉夫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