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约自六尺到八尺。可是,转角处的沙袋堡屹然无恙,圮坍的壕沟也立即修复,也无人受伤。沿苏州河的村舍,在以前几次轰zhà中,损害甚重,如今大多数却已成为空屋,只留下几个老人。不过许多农民和园丁,仍刻苦耐劳,照常耕种,即使zhà弹落下的地方相隔仅几百码,也不肯放弃工作。这些农民和园丁的坚持工作,使上海不致发生饥饿的恐慌,上海的市民,不论是中国人或外国人,应该如何感谢他们呵。每天清晨,挑着菜担的乡下人,在沿租界的马路上,鱼贯而行,络绎不绝,这可以表明中国儿女们刻苦耐劳的真实情形。
“上海报刊上刊载关于死亡和破坏的各种新闻的大标题,概括地说出了每一次惨剧的内容,而这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试举一例:日机轰zhà松江,死二百人,伤四百人;防空壕中四十人同归于尽……
“中国军队于十月二十八日(星期三)午后退出闸北,又给予日本飞行员以屠杀平民的好机会。从闸北退出的中国军队,于晚间通过苏州河的梵皇渡铁桥,故未遭日机轰zhà。第二天早晨,成千成万的平民,大多数是fù孺,拥塞道旁,争yù通过单轨的铁桥。像这样一个屠杀的机会,实在是太动人了,日机一架不断飞近桥面,扫shè恐怖的难民。有一次,飞行员扫shè的结果,难民死伤各十二人,其中有fù孺数人,僵卧桥面,沿租界的马路上,多处发生同样的惨剧。”
关于滥行屠杀平民一点,日方军事和外jiāo发言人曾屡次加以否认,表示日机轰zhà完全是为了军事上的目标 ,并且宣称由于“华方之虚伪宣传”,所有关于日本空军活动的报告,都“言过其实”。这些声明可能加以接受吗?日机轰zhà平民真是军事行动上偶然的事件吗?
我们不能够明确答复上面的问题,但以下所引报纸和目击者的材料,足使读者自己获得结论。
上海及其近郊不久就为日方空袭的锐势所侵及了。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日机轰zhà沪杭路的上海南站,那时南站是挤满了逃往内地的难民。八月二十九的上海英商字林西报刊载新闻如下:
“日机昨天袭击人口稠密的南市,向车站一带投掷zhà弹,上海平民的死亡数字又大见增加。据最审慎的估计,死伤达二百人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难民。这数字尚不完全,因南市各医院当局以及英法两租界当局,昨夜仍在进行调查。
“约午后一时四十五分,日机十二架盘旋于南站一带上空,至少投掷zhà弹八枚,当场bàozhà。
“南站站内,拥塞难民千人以上,大多数为fù孺,故被zhà尤惨。其他着弹bàozhà之处,计有距南站北面两条马路的国货路,三观堂街及陆家浜一带。
“车站附近共落zhà弹四枚。日机离去后浓烟冲天,月台上和轨道上,焦黑的模糊的尸体,狼藉不堪。
第二部分 华北之恐怖第14节 空袭与死亡(2)
“第一颗zhà弹在车站旁bàozhà,毁去水塔一座。许多难民或为弹片当场击毙,或为崩坏的碎物所压倒,受伤者正想逃命的时候,第二颗zhà弹又落下来了,悬桥倾圮,路轨损坏,鲜血遍地,余烬满目。同时,zhà弹陆续bào裂,附近街市陷入恐怖的状态。
“按两星期前上海方面战事发生后,南站即成为难民的集中点,等候车辆逃往内地,昨日被zhà死的难民,其中有许多人已经等候了两三天。当日机在南站上空盘旋时,一部分的难民挤在售票间前买票,另有一部分则挤在月台上候车,因此靠近售票间的墙垣上溅满了鲜血,墙脚边则残骸累累。
“一部分难民想冲进总办公室,但因人头拥挤,地方狭窄,以致无法通过,结果有许多人反遭惨死。总办公处的房屋受损极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