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财产滥施破坏,并无多大意义,现在各国应该急起直追,了解飞机除了作为毁灭一切的利器外,还有更大更多的用途……”
松江是一个安静的城市,约有人口十万,水陆jiāo通都很便利,离上海仅三十哩,是一个半工业区。像松江这种中等的城市,不知有多多少少遭遇日机的轰zhà。一九三七年九月九日,字林西报刊载日机轰zhà松江站难民车的新闻如下:
“昨天午后十二时二十分,从上海开往嘉兴的难民车,在松江站遭遇日机的轰zhà,客车五辆全毁,死三百人,其中大部分是fù孺,受伤者更多,没有一个中国兵。上海难民又逢一次浩劫。
“参加轰zhà中国平民的日本飞机,究有若干架,不得而知,但站内落下的zhà弹甚多,除毁客车五辆外,并毁悬桥及水塔……
“据路局方面及松江官方报告,轰zhà以后,站内的景象至为凄惨,断碎肢,血腥满地。路警及铁路员工午后仍忙于搬送受伤难民入医院疗治(松江医院甚少),同时召集临时掩埋队进行掩埋工作。
“上海市市长俞鸿钧接到轰zhà报告后,痛加申斥,称为‘日军完全漠视人类同情,在后方屠杀中国平民之又一新证据’。俞市长并谓,在松江惨遭轰zhà的列车,所载旅客,都是从战区逃往内地的难民,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列车既系开往嘉兴,无论如何,不能认为向上海输送增援部队,所以日机袭击,实出于故意,绝对不能强词夺理,邀人宽宥。”
以上各节叙述日机袭击村镇及小城市的实况,并不完全或充分,整个说来,其xìng质虽然非常残酷糜烂,但和轰zhà南京、广州、汉口等大都市的事件比较起来,也许不及后者那样动人罢。这些大都市的轰zhà,曾经占据全世界报纸的重要地位。自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五日起,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即日军确实占领中国首都时为止,南京不断在空袭的威胁下。十二月十八日东京路透社发出下列电讯:“据此间军部今日发表公报称,自战事bào发迄南京陷落,日军飞机先后飞往南京五十次,轰zhà中国之密集部队及军事设施,并掷zhà弹一百六十吨。公报并称参加轰zhà南京之飞机,在八百架以上。”十月二日出版的上海密勒士评论周报,概述一星期内日机轰zhà南京的情形,其内容几全系根据路透社的南京消息,原文摘录如下:
“英美法三国虽向日本提出抗议,日方显然置之不顾,日机二十九架又于九月二十五日上午,猛烈轰zhà中国的首都。城南一带是南京最热闹人口最稠密的区域,尤为日机所注意……
“日机第二次袭击南京时,中央通讯社总社办公处全都被毁,职员五人受伤颇重。事后,中央通讯社即着手布置一切,现在仍照常工作。该社在土街口,离银行区甚近,共落zhà弹三枚。那一带人烟稠密,没有重要的军事建筑,中央通讯社为文化机关之一,日方蓄意加以破坏,以消灭中国最大的新闻机关……
“九月二十五日南京空袭的结果,平民死伤达六百人。自上午九时半迄下午四时半,日机先后五次侵入南京上空,共掷zhà弹约五百枚。午后的两次空袭,以中央医院和卫生署为目标,共落zhà弹十五枚,但无一中的。有一个弹穴的深度达二十尺,直径达四十五尺,医生的宿舍为bàozhà的巨力所震倒,厨房间被毁,手术间略有损害。
“据中央社称,日机轰zhà中央医院,决非出于误认目标,因屋顶上漆有大红十字符号及中央医院四字。
“关于卫生问题,卫生署是与国联合作的,所设中央护士学校,一部分的基金,则由洛克斐勒基金委员会所供给。卫生署的礼堂和中央护士学校,都受严重的损失,并有两个仆人毙命。
“牺牲于轰zhà下的,还有首都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