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28 章(第1/4页)  草根逆袭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入1992年为5000万,1995年才突破1亿,到2000年为42亿。这个数字尽管已经占到了整个湖南市场60%的份额,但是仍然缺乏足够的赢利空间。正是由于本省国民经济的相对欠发达,广告市场狭小,使湖南电视在通过内部竞争激活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向外扩张的冲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卫星与有线网相结合成为电视传播的主要手段,各省台电视节目上星以后,也具备了覆盖全国的潜力。但是,早期各省上星频道大都着眼于解决对本省的覆盖,在对外功能上定位于本省的“宣传窗口”,缺乏面向全国观众的市场开发意识和产业经营观念。而纵观国内电视节目的形态,各省市电视台的节目大都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综艺大观》、《经济半小时》等节目为蓝本,其栏目设置、宗旨定位、制作形式、编播方式等都极为相似,鲜有创新。

    客观地说,湖南电视的全国市场的定位并不是上星伊始就非常明确的,同样经历了一个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主动开路架桥过河”的过程。《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是湖南电视娱乐节目激烈竞争的产物,其获得的空前成功使电视人第一次看到了省级卫视所具备的潜力,突破了认识上的“盲区”。

    湖南卫视的探索证明了一个省级台要具有全国xìng的影响,除了在技术上要借助上星手段,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在观念上突破地域特色的限制,把眼光投向全国,生产出公用xìng的,可以为全国电视观众所共享的节目。

    除上星频道以外,没有上星资源的各台(频道)也积极通过节目jiāo流和发行渠道面向全国甚至海外辐shè,如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幸运》系列等节目曾被北京、浙江、山西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的电视台购买播放;《真情》栏目还通过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面向全球播出;而电广传媒斥资1000万元买断“金鹰电视艺术节”的永久承办权和商业经营权更可以看做是湖南电视为吸引全国观众的目光,构建又一个全国xìng的电视业中心而打造的一个重要的舞台。湖南电视通过开发全国市场而成为电视强剩

    2.有关问题的思考

    如果说上文主要从正面总结了湖南电视的成功经验,那么下文将涉及到的是湖南电视发展过程中一些具有争议xìng的问题。

    (1)关于产业化与把握宣传导向的关系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践和理论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具有“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信息产业”双重属xìng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当前,各级电视部门从事产业经营的热情日益高涨,但与此同时,传媒必须保持“热运作、冷思考”。

    社会制度决定传播制度,“所有的制度都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理和控制。”⑦媒介产业化的进程决不是脱离现实国情基础的,它受到宏观社会发展的制约,它不可能超越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大众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使命,媒体必须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决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影响“喉舌”功能的发挥。媒体的产业化运作,必须维护媒体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xìng质与宗旨不变,必须维护媒体本身的客观xìng、公正xìng、独立xìng不变,这是产业化的根本前提。

    为此,理论上的理想状态是将媒体的新闻宣传功能与产业经营功能分开,将媒体的编辑权与经营权严格分开。但是,不论理论上的解释是否圆满,在现实cāo作当中媒体的核心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是否可以清晰地、绝对地分离呢?

    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在传媒运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