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誓师(第2/6页)  崇祯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士忍不住插上了话,

    “哦”军士们发出一声惊叹,不知是崇拜还羡慕。

    “好了!夸赞几句美貌没啥大不了的,自己做梦想一想那也不要紧,反正别人也不知道。至于什么打架c女匪c细作的话,万不能说!”那汪排长发话了,平和的目光变得严厉起来,“大家在这府里做事,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自己烂到肚子里去,嘴巴可给我扎紧了。万一有什么话传出去,上头怪罪下来我可救不了你们。”

    “是!”众军士赶紧齐声唱诺,气氛一时变得严肃了。

    见一众军士率皆服膺,那汪排长面色便缓了下来,话锋一转,微笑着说道:“刚才是谁说到娶媳妇?将军的本事和功劳是明摆着的,又刚被朝廷封了官,此次出战必定是捷报连连,只要大家好好跟着将军干,还愁将来找不到老婆?”

    听得汪排长此言,军士们发出一阵尴尬中带着高兴的笑声。

    “来来来,吃红薯,都只顾着说话,瞧这红薯都烤焦了”那个年长的军士吆喝着,众军士纷纷拿起竹签上的红薯吹着热气。

    “酒少喝两口,别灌多了误事。”汪排长接过军士递过来的红薯,又吩咐了一句。

    一众军士啃着红薯喝着烫酒,却见杨铭从门外昂首跨步走了进来,一身戒装,迷彩服c防弹衣c作战靴,戴着凯夫拉头盔,肩后背着步枪,好个英姿飒爽,丰神如玉。

    “将军!”军士们赶紧扔下手中的红薯和酒碗,齐齐起身抱拳行礼。

    “免礼。”杨铭挥了挥手,鼻子嗅了嗅,“这红薯挺香的,来,大家一起吃。”

    说罢,他也拿起一块红薯啃了起来。

    众军士见杨铭语气行动甚是平易近人,拘谨之态便去了大半,也纷纷拿起还没啃完的红薯继续啃了起来,只是那吃相比刚才斯文了许多。

    “将军,喝口热酒。”汪排长端着个粗瓷碗双手递上,恭敬地向杨铭说道。

    “好。”杨铭接过瓷碗,却见碗里盛着的酒水荡漾着浑黄之色,乃是黍米酿的黄酒,热腾腾的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他本来不甚饮酒,但这些军士们一片热情,也不便推辞,便啃了一口薯肉,将碗里的黄酒一饮而尽,入口却是绵柔甘畅,酒入腹内,一阵暖意顿时蒸腾全身。

    冬日喝黄酒,一般都是烫热了喝。北方的黄酒是用黍米酿造,含有多种肽类蛋白质和氨基酸,颇有营养价值,但也含有极微量的甲醇c醛c醚类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合物,将黄酒烫到60至70度左右再喝,因为醛c醚等有机物的沸点较低,一般在20至35度左右,即使是甲醇也不过65度,是以这些极微量的有害物质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大多会挥发掉,同时,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随温度升高而蒸腾,风味更佳。

    “酒不错!来,大家都喝”杨铭微笑着招呼众军士们一起饮酒。

    吃过烤红薯,喝过黄酒,寒暄几句,杨铭便盯向那汪排长问道:“你就是汪排长?”

    “是!”汪排长啪的一个立正,抱拳报告道:“小的汪西盛,是这里的警卫排长。”

    “汪排长是哪里人?以前在何处高就?”

    “小的是山西人,原是跟着张鸿功总兵的勤王军来京抗虏的”汪西盛说着,脸上泛起几分愧色。

    这张鸿功是山西总兵,己巳之变时奉兵部的檄调,跟着山西巡抚耿如杞一起带着抚标营和太原营的五千多官兵赶赴京畿援卫。没想到入京畿之后,兵部将他们东调西调,连续三天不给粮食,于是军中大乱,“噪而大掠”,不仅没能抵抗后金,反而到处抢劫。耿如杞和张鸿功也因此被朝廷逮捕问罪,山西兵一轰而散,大多加入李自成的甘肃叛军合伙作乱了。

    “你们跟着我好好干,以后不会欠饷欠粮了。”杨铭知道晋兵作乱的历史悲剧,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